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2 2025年7月17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宁莫家沟村:文旅热度持续攀升
杨司煜 摄

曾几何时,这里是闲置宅基地的“集合地”,一座座空房沉默地诉说着村庄的冷清;

曾几何时,这里是年轻人离去的“出发点”,一个个家庭为生计奔波于城市之间;

曾几何时,这里是文旅经济的“沉睡地”,少有人问津的村落难寻往日热闹。

而如今,距离西宁市区18公里的总寨镇莫家沟村,因艺术家的入驻,摇身一变成为省内首个艺术家聚居地,文旅热度持续攀升,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困境显现:村庄发展陷入停滞

莫家沟村现有村民177户721人。“以往我们这的人以种小麦、土豆等传统农作物为生,因收入较低,很多农户都出门打工了,如今外出打工已经成为他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城中区总寨镇莫家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永霞对记者说。“每年夏天莫家沟村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来旅游的人不少,村民开办的农家乐一度达到18家。自2015年撤校并点后,很多村民为照顾孩子上学纷纷到城里务工,就像莫家夫妻,二人在城市务工,一双儿女大学毕业后也在城市务工,宅基地及房屋一直闲置;还有马永德夫妻在城市务工,孩子在城里读书,母亲也随他们在城里照顾孩子,宅基地同样闲置,现在房屋闲置成了普遍现象。尤其2019年之后,村里的18家农家乐也因餐饮不景气而逐渐冷清。”张永霞介绍道。

破局之举:艺术家唤醒沉睡资源

7月11日,莫家沟村采访小分队从西宁出发到了总寨镇后,车窗外的风景逐渐从城市的喧嚣切换成乡村的宁静。进入山村没多久就能看到路边莫名湖艺术区的宣传牌,再往里行进2公里,便抵达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村落。在村庄发展面临困境之际,总寨镇党委政府将盘活闲置宅基地作为莫家沟村发展的亮点。自2023年开始,通过吸引艺术家驻村、有效盘活宅基地,打造莫家沟莫名湖艺术区。这期间,统计莫家沟村闲置宅基地、村民租赁意愿、租赁时长等基础信息,通过三方联席会议落实各项入驻细则,制定形成宅基地流转协议,指导村民、村委会、艺术家规范开展宅基地流转。截至目前,莫家沟村已流转17户村民闲置宅基地,与23个艺术家团体签订宅基地流转合同,建成7个艺术工作室和1个展厅,在建艺术工作室4个,形成了省内首个艺术家聚居地。

记者了解到,出租的宅基地年租金在5000元至18000元不等,艺术家们对宅基地重新规划、建设,改造后的宅基地房前屋后都有了极大的改变,提升了村容村貌。每年夏季,许多艺术家都会住在村里,寒暑期还会无偿举办画画、音乐等培训班,为村里的孩子们提供免费教培,给他们的成长播下艺术的种子。

活力迸发:文旅经济持续升温

艺术家的入驻为莫家沟村带来了人气,也点燃了村里的文旅热情。据了解,自2024年9月以来,依托首届“遇见莫名湖”写生艺术展览、“颜说”女性艺术节以及五月艺术节、“美丽乡村·幸福西宁”千人骑行、魅力乡村彩虹跑等系列活动,总寨镇鼓励村民在村委广场周边设置若干小摊位,销售土鸡蛋、锟锅馍馍、土豆粉、食用油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莫家沟村依托山水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推动整村发展“庭院经济”。在庭院经济和各种艺术展示活动“双引擎”带动下,村民通过摆摊设点增加收入。如今,村里拥有正在运营中的农家乐茶园、露营基地共计6家,这些茶园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乡村风情。莫名湖周边设置的露营地,每到周末游客众多,进一步带动了村庄的旅游经济。

蓝图绘就:和美乡村未来可期

莫家沟村被定位为“艺术赋能+产业带动”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致力于打造集艺术创作、生态农业、避暑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村落。采访中,张永霞表示,接下来,莫家沟村将农、文、旅、商相结合,打造避暑精品民宿,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深化艺术与产业的融合,推进“莫名湖艺术区”的建设及特色避暑房的推广,完善基础设施以提升市场吸引力,从而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力争建成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村民富裕的和美乡村。(记者 悠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