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盛夏时节,当热浪席卷全国,西宁这座高原城市以其沁人心脾的凉爽成为令人向往的“避暑胜地”。这里夏季平均气温仅17℃,清凉宜人,夏都美誉实至名归。近期,晚报特推出“冷凉经济看西宁”系列报道,将深入西宁冷凉气候视角,探索“冷凉”赋予西宁的多重价值:解析西宁冷凉气候的成因;探讨冷凉气候如何塑造得天独厚的高原康养产业、冷凉环境对工业和农业发展的特殊助力;品味冷凉气候对本地饮食文化的影响等,捧起晚报,关注报道。
当热浪席卷全国多地,西宁以其令人惊叹的夏季平均气温17.0℃,为炎炎夏日注入一股凉意——
最新数据显示,西宁在夏季平均气温、高温日数、体感舒适度等核心凉爽指标上均位居全国前列!
“当南方城市被热浪笼罩时,这里却是一片清凉,出了西宁站就感觉到了这里的凉爽!”“在中东部35℃+的酷暑中煎熬的时候,西宁的温度令人惊喜。”这个夏天,正是这得天独厚的冷凉气候吸引四方来客到西宁体验一场清凉之旅,游客纷纷感叹西宁天气凉爽,西宁“夏都”的金字招牌,让避暑胜地这张城市名片实至名归、名不虚传。
17℃!西宁是全国夏天最凉快的省会城市
“西宁的气温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堪称凉爽。”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王紫文介绍说:“青海夏季(6月至8月)平均气温仅13.9℃,西宁夏季平均气温17.0℃,位列全国省会城市倒数第一。更值得注意的是,同期西宁30℃以上高温日数仅占夏季总天数的7%,远低于我国中东部城市。2025年6月以来,西宁平均体感温度仅13.2℃,持续位居全国‘凉爽榜首’”。
“西宁的冷凉气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王紫文介绍道:“一是高温日数少,西宁近十年仅有64天达到30℃以上的高温标准,仅占夏季总天数的7%;二是入夏时间晚且夏季时间短,近10年西宁仅3年入夏,且夏季时间极短,都不足10天;三是体感温度低,今年6月以来(至7月11日),西宁平均体感温度仅13.2℃,按照体感温度分级,均处在‘舒适’范围。”
记者从省气象局了解到,省气候中心近十年(2015年至2024年)气象监测显示:我省年平均气温3.4℃,平均最高气温11.3℃,平均最低气温零下2.7℃;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相比,西宁年平均气温6.6℃,平均最高气温14.6℃,平均最低气温0.9℃,分别排倒数第2、倒数第5和倒数第2。近10年夏季,我省平均气温13.9℃,平均最高气温20.8℃,平均最低气温8.2℃;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相比,西宁夏季平均气温17.0℃,平均最高气温24.5℃,平均最低气温11.2℃,分别排倒数第1、倒数第2和倒数第1。今年6月以来(6月1日至7月14日),我省平均气温12.4℃,平均最高气温19.5℃,平均最低气温6.3℃;西宁平均气温16.2℃,平均最高气温24.2℃,平均最低气温10.0℃。
一组组气象数据均显示,西宁夏季气候凉爽,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
“更独特的是,青海大部分地区‘无夏’,也就是没有气候学意义上的夏天。”王紫文介绍,依据国家标准,连续5天的滑动平均气温稳定≥22℃才能达到入夏标准。近10年全省仅有19个国家气象站,有过气候学意义的夏季,其中西宁仅3年(2016年8天,2017年9天,2022年4天)入夏,且夏季时间极短。
气象部门:地理环境造就西宁冷凉气候
是什么造就了西宁乃至青海独特的冷凉气候?
王紫文指出,其核心成因在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以及大气环流共同作用。
王紫文介绍,青海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空气稀薄,热能储存和传递的效率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温室效应)弱,因此夜间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导致气温显著低于同纬度低海拔地区。另外,青海远离海洋,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干冷空气不断南下,导致气温极低,夏季高原上空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短,只出现短暂的30℃以上的高温天气时段,并且高原上空易形成冷性低涡,抑制升温,使7月均温也多在10℃至20℃之间,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种种条件下,形成了我省独特的冷凉气候。
尽管观测数据显示,近64年来青海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年均温每10年升高约0.37℃),但气象专家强调,这并未改变其冷凉气候的基本特征。
专家分析:冷凉气候是中国夏季的稀缺资源
“冷凉气候是中国夏季的稀缺资源。”王紫文表示,青海正积极将这一独特的气候禀赋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其中的关键是如何系统性地开发利用冷凉气候,从而将其打造成核心资源优势。”王紫文指出,这种转化已在多个领域展开利用。在农业中,依托冷凉条件,我省大力发展高原冷凉蔬菜、冷水鱼养殖等特色产业;在绿色算力领域,冷凉气候可以降低能耗;在生态旅游里,“避暑胜地”品牌效应凸显,青海旅游线路入选“全国十佳避暑路线”,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
为精准服务“冷凉品牌”建设,青海省气象局近年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打造避暑旅游目的地等冷凉气候品牌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打造冷凉农产品的气候品牌,开展高原冷凉蔬菜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高质量发展试点,建立冷凉蔬菜全产业链“气象+”赋能机制,开展了气象趋利避害的服务示范等工作。青海省气象局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气候资源价值挖掘与研究应用,推动气候资源转化,助力冷凉气候的资源优势释放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记者 文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