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5 2025年7月22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省博物馆“大思政课”
教育实践案例入围全国典型

本报讯(记者 师晓琼)近日,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中国文物报社等举办的“第四届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公布了百项入围终选名单,青海省博物馆申报的“文物铸魂·思政育人——青海省博物馆‘大思政课’教育实践”案例凭借其创新理念与扎实成效,从全国众多优秀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终评环节。

据了解,“文物铸魂·思政育人——青海省博物馆‘大思政课’教育实践”是青海省博物馆在2025年推出的宣讲类馆校合作项目,项目以“文物+教育”协同育人模式为核心,通过课程研发、馆校联动、流动展览三大路径,构建覆盖大中小学的一体化思政教育体系。项目特色鲜明,系列课程由博物馆工作人员依托馆藏资源和地域文化进行开发,将文物实证、地域文明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形成“文物证史—文化铸魂—理论明理”三位一体的教学逻辑。自今年4月份以来,青海省博物馆“大思政课”教育实践已陆续走进虎台小学、光华中学、文逸小学等学校,累计为3000余名学生带来“思政+讲解”的文化服务,有效实现了思政教育从“说教”向“浸润”、从“课堂”到“情境”的转变,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实”起来。

作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青海省博物馆立足青海“多元文化”“民族团结”的地域特色,依托“1+3”主题展览,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馆校合作、资源整合等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23年省博物馆联合胜利路小学等开展的“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教育课堂入选100项“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此次“文物铸魂·思政育人——青海省博物馆‘大思政课’教育实践”案例入选全国第四届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终选名单,标志着青海省博物馆在思政教育和融合领域的创新实践获得全国性认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