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2 2025年7月25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宁市共绘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

本报讯(记者 徐顺凯 通讯员 市民宗委)7月的西宁,湟水河畔柳枝轻扬,产业园区车来车往,外卖骑手穿梭街巷,工人在车间专注操作……在这座高原古城的每个角落,都跃动着劳动者的身影。而在这烟火日常与奋斗图景背后,总有一抹温暖的“工会红”——西宁市总工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职工需求”为圆心,以“服务职工”为半径,在促就业、强服务、助建功、育精神的赛道上持续发力,用一桩桩实事、一个个创新、一份份温暖,诠释着职工“娘家人”的责任与担当。

今年3月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堪称“暖心样本”,214家省内外优质企业带着物流运输、医药卫生、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15个行业的1097个岗位“赴约”,用工需求达5424人,形成“岗位供给+政策扶持+技能展示”的全链条服务。1177名求职者现场登记,599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线上直播间4.5万人次参与,“云端”简历投递、视频面试让就业服务“触手可及”。

2024年,西宁市“民生账单”写满温情:为170户困难职工家庭发放生活救助金、医疗救助金298.4万元;为925名困难职工及其子女、农民工等发放送温暖资金、生活物资89.5万元;“夏送清凉”投入171.18万元,惠及3.15万户外劳动者……这些数字背后,体现了工会对职工“急难愁盼”的精准回应。

值得关注的是服务模式的创新,针对职工“孩子假期无人管”的难题,打造“有温度、有特色”的爱心托管班,通过“上级补助+本级配套+个人承担+商家让利”模式,累计投入80余万元,开设50余个托管班,1200余个新业态劳动者家庭受益。从“基础托管”升级为“托管+”模式:大通县的“社区托管”让职工在家门口解决孩子看管问题,小桥工人文化宫的“托管+军事训练”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成长,城中区的“托管+兴趣班”融合书法、绘画、手工,市公安局的“警宝特战营”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托管……这些举措,让“小托管”托起了职工的“大幸福”。

对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这一“新群体”,创新工作方法,抓服务保障,依托22个工会服务驿站、“司机之家”“骑手维权服务中心”,开展送思想、送健康、送援助、送温暖、送培训“五送”活动,赠送体检卡5000余张、阅读卡1万张,免费购买商业保险6550人次;抓技能提升,开展拉面技能、快递分拣技能等培训,推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全国性竞赛,选树90名先进典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