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5年7月26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带着光影在盛夏享受清凉”
闫鸿 摄

这里是年轻人的光影舞台;

这里是盛夏里的清凉港湾;

这里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之地;

……

第十九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以它的年轻态、以它的狂热感、以它的纯粹性,让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影人在此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美好共鸣。

这份“纯粹性”,藏在影片展映时观众专注的眼神里,藏在创作者分享时毫无保留的赤诚中,更藏在西宁这座城市与电影艺术碰撞出的本真气息里,没有杂质,只有对影像的热爱与对表达的执着,让每一份热爱都能在这里得到回响。

清凉迎客:落地即享的VIP待遇

“第一次来西宁,这里的凉爽对于我一个上海人来说,真的是落地即VIP,不虚此行。”“FIRST青年电影展选择落户西宁,真是太对了。”“西宁人太幸福了,这里的气温好舒服,在这里拍电影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带着光影在盛夏享受清凉。”电影人们刚踏上西宁的土地,类似的赞叹声便不断。尤其是夜幕降临后,微风挟着凉意,这份独有的清凉,成了西宁迎接电影人的第一张“友好名片”,让影展的在紧张的节奏里,多了份“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

舌尖盛宴:美食里的城市风味

这几日,西宁的美食,成了电影人们闲暇时交流的“高频话题”。手抓羊肉鲜嫩不膻,蘸上椒盐与蒜片,让南方编剧小李直呼“过瘾”;老酸奶浓稠醇厚,拌上蜂蜜与青稞,酸甜在舌尖层层绽放;甜醅带着独特的发酵香气,一口下去清凉解暑,余味悠长。在唐道·637的烟火气里,电影人们穿梭于小吃摊间,从街头到巷尾,舌尖触碰的不仅是美味,更是这座城市鲜活的饮食文化。

影人心声:因热爱而眷恋的土地

众多电影人因这份独特魅力,与西宁结下了深厚缘分。曾参与《长津湖》《志愿军》《妖猫传》美术指导的陆苇,盛赞青海的影视潜力:“青海非常适合电影拍摄,各种风光都有体现。”在他眼中,西宁作为地接“先头部队”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希望有更多电影人选择这里,让西宁成为真正的光影之城。”

以《疯狂的石头》闻名的杜杰,则偏爱西宁的人文底蕴:“青海除了风光多样,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人文多样性。”杜杰老师走过新疆、甘肃等西北多地,但他独爱青海,在聊天中,他常说:“我更喜欢青海,文化的多元性、各民族的共生关系。尤其是西宁,多元、包容、共生的气质,是其他地方学不来的。”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运营总监高一天,这位宁夏籍电影人对西宁有着别样的眷恋。他笑称自己爱极了手抓羊肉和木桥的干拉,但“FIRST”选择扎根西宁,最主要的原因是“西宁朝气蓬勃,是年轻人的乐土。这里的多元文化气氛,与‘FIRST’孕育的青年文化相互滋养,让人着迷。”

光影城市:一场不愿落幕的相遇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期间,电影人们的日常丰富而充实——白天在影院沉浸于影片展映,在论坛中碰撞思想;夜晚则漫步街头,任凉风吹散疲惫,在美食与闲谈中感受城市脉动。他们纷纷表示,西宁不仅是举办影展的绝佳之地,更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份清凉与热情交织的魅力,让“再来西宁”成为了所有电影人共同的期待。(记者 悠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