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致电晚报热线询问,他没有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困难,生病后能否享受医疗救助,医疗救助的类型有哪些?具体救助人群和救助待遇是什么?
就此,城中区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作出了详细解答。
医疗救助有以下5种类型:普通门诊救助、门诊慢性病救助、特殊药品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救助人群及救助待遇如下:
●普通门诊救助
特困供养对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限额为360元。
●门诊慢性病救助
特困供养对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进行100%救助,其他重点救助对象进行90%救助,救助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限额为1万元。
●特殊药品医疗救助
重点救助对象按医疗保险特殊药品政策规定报销后,剩余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按住院救助政策救助。门诊特殊病慢性病救助与医疗保险特殊药品救助政策有交叉时执行医疗保险特殊药品救助政策,医疗保险特殊药品门诊救助与住院救助政策不得同时享受。
●住院医疗救助
特困供养对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进行100%救助,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限额为6万元。其他重点救助对象进行80%救助,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限额为5万元。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年度内累计超过2500元以上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按60%救助,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限额为2万元。支出型贫困家庭成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年度内累计超过6000元以上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按50%救助,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限额为2万元。医疗救助对象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或未按规定办理逐级转诊手续,对其个人负担的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按40%给予救助。
●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重点救助对象和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个人负担费用年度内累计超过1万元以上的部分按60%的比例救助。支出型贫困家庭成员个人负担费用年度内累计超过5万元以上的部分按50%的比例救助,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限额为10万元。
记者 菀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