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俊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党员干部经历了一次严格的政治体检、思想洗礼、作风锤炼,各地区各单位从严从实,敬终如始,在认真开展学习研讨、全面深入查摆突出问题、扎实推进集中整治和自觉主动开门教育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和提升。加强作风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这次学习教育承载着群众的期盼,如何更好地集中民智、体察民情、顺应民意、化解民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积极深入基层、广泛听取民声。
勤联系,在情感上近民。开门教育是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有效方法,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应积极主动地走出办公室,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群众掏心窝子,多看看群众的生活状况,多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嘘寒问暖,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办起,在情感上多亲近群众,持续用好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领导干部“走基层、解难题”实践活动等有效载体,带头践行“四下基层”,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赢得群众的认可。
走千家,在发展上兴民。学习教育期间,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强化问题意识,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把改进作风、提升能力与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以随时掌握的“活情况”深查细照,坚持真刀真枪“改”,拿出实招硬招,清单化、机制化推动整改落实。各级党员干部应持续在“走千家、入万户、访民情、解民忧”、乡村振兴和企业发展联系等一线工作中,蹲得下、坐得住、听得进,用真诚打开群众的话匣子,开展全过程、穿透式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帮助研究思路、谋划出路、寻找门路,把群众真正“带上路”。
优程序,在办事上便民。挑大梁勇争先,关键在干部,根本在作风。坚持把严守纪律、砥砺作风与坚定信心、实干争先贯通起来,克服“等靠要”思想,攻坚克难的信心不足、决心不够、力度不大,表面化、概念化、一般化、程式化落实等问题,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干事状态开创工作新局面,特别是在群众办事体验上,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拖着办”为“及时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以优质高效、诚信规范、公道正派的服务,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以工作实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效、以小事入手写好“民生答卷”。
解忧难,在生活上助民。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近期,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统筹部署解决一系列民生堵点难题。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领会把握中央部署和我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七项惠民行动”推进会要求,以实际行动坚定站稳人民立场,因时因地因人因事狠抓惠民举措,让困扰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由“帮一时”向“帮长久”转变、由“面上帮”向“质上帮”转变,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员干部作风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