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6 2025年8月1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尊崇之光闪耀高原古城
——西宁市推动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衣凯玥

在“八一”军旗高高飘扬的光辉时刻,回望西宁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热土,英雄的血脉早已融入城市的肌理,革命的薪火在岁月长河中代代相传。“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退役军人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既是强军路上的峥嵘见证者,更是强国征程的重要建设者,他们的赤诚与担当,始终与这座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

作为稳疆固藏战略要地的中心城市,西宁始终将退役军人工作置于强国兴军、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擘画推进,以尊崇之心守护军人本色,用务实之举延续军旅荣光。从工作运行机制顺畅高效到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质效,从打造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到多措并举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从先进典型的熠熠生辉到安置优待的落地生根,从深化双拥共建到凭借扎实有效的工作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西宁正稳步前行在为退役军人谋福祉的道路上,用一项项暖心举措、一份份真挚关怀,持续提升退役军人的归属感与幸福感,让“尊崇之光”在高原古城蔚然成风。

健全组织体系

构建退役军人服务“新生态”

西宁是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全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退役军人工作,深化推广“尊崇工作法”,在聚焦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着力打造“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中,持续做好双拥工作,强化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引领,奋力开创全市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新局面。

【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西宁市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充分发挥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研究部署重点工作,搭建协调联动机制,全面加强对退役军人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谋划、统一部署。建成市县(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8个、乡(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76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987个,组织优势充分彰显、领导效能全面发挥。

【优化细化工作运行体系】完善退役军人工作跨部门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工作交办会,开展联合会商、分析研判,形成了抓落实促提升的工作“链条”。完成向市、县区两级工作机构派驻军队人员,推行军人退役政策落实“一站式”服务,不断优化部门协同、军地合力、系统联动的运行机制。采取“首位接待、多元服务、首站办结”的工作方法,扎实开展示范型服务机构创建工作,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

【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先后出台《西宁市关于加强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若干措施》《西宁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西宁市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的若干措施》等制度性文件,涵盖退役军人政治引领、就业安置、服务管理、权益维护各个方面,全市退役军人工作政策制度体系“四梁八柱”全面搭建。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让退役军人“底色更红”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西宁市坚持党对退役军人工作全面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怀,引导退役军人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勇于担当、贡献力量。

【正向引领更为有力】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年”“强化理论武装年”和“老兵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精心举办慰问演出和文艺汇演等活动。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挂牌“西宁市退役军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西宁市烈士陵园挂牌“西宁市退役军人教育基地”,在93987部队挂牌“西宁市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引导广大退役军人成为党的事业的推动者、时代主旋律的弘扬者、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

【选树典型打造时代“新风尚”】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广泛挖掘推荐、宣扬“最美拥军人物”“最美退役军人”等先进典型事迹,制作《老兵永远跟党走》《逐梦青春》等视频,宣扬双拥成果和退役军人先进典型事迹,不断掀起学习模范、礼赞最美的新风尚。近年来,西宁市先后荣获“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1个,“全国模范退役军人”5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1人、“全省优秀退役军人”7人,“全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5个、“全省爱国拥军模范个人”2人,3人荣登“全国百名优秀退役军人创业光荣榜”,3人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各类表彰居全省之首。

【持续擦亮志愿服务品牌】卸下“军装绿”换上“志愿红”。成立“退役军人红色宣讲团”,推选239名优秀退役军人进入基层“两委”工作,组建70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围绕双拥共建、国防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内容,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西宁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入选全国“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展示了退役军人优良作风和过硬素质,充分发挥了退役军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搭平台拓渠道

护航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就业创业是退役军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内容。西宁市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的方针,积极推动军队人力资源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力量转化,全力让退役军人在就业创业道路上有“位”更有“为”。

【安置任务全面落实】牢固树立服务部队备战打仗、激励官兵献身国防的鲜明导向,优化完善退役军人安置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探索统筹空余编制接收安置退役军人机制,稳步推进“阳光安置”,35名转业军官、9名随军随调家属、161名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行政事业单位,连续四年实现安置率100%,部队、用人单位、退役军人“三满意”成效持续巩固,移交安置走在全省前列。

【教育培训有效加强】全面构建退役军人多层次、多样化教育培训体系,联合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制定《西宁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及培训工种目录》,确定全市退役军人教育培训承训机构48家。坚持以提高就业质量为导向,持续推进“课堂+实训+市场”退役士兵技能培训新模式,积极开展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个性化培训、创业能力提升培训,累计受训近3000人次,广大退役军人职业素养和综合业务能力有效提升。

【拓宽就业创业路】精准发力,助力退役军人就业“有岗”创业“有路”。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台账,精心举办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组织优质企业参加招聘,退役军人新增就业人数逐年提升。协调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做好创业扶持,挂牌成立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专区)2家,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培训基地1家,全市军创企业611家,实现了“孵化+创业+就业”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荐退役军人企业参加全国、全省创业创新成果交流展,15家企业代表青海省参加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成果交流展,3人荣登全国百名退役军人创业光荣榜。

深化双拥共建

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新时代新征程,实现宏伟蓝图,更加需要发挥双拥工作独特的优势作用。西宁市始终将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各级党委、政府扛牢责任、统筹落实,52家军地双拥成员单位尽职履责、协同推进,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军地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

【精筑双拥文化新高地】双拥之花,绽放在大街小巷。积极开展双拥共建主题系列活动,持续推进双拥宣传教育进企业、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军营,双拥工作的覆盖面、影响力不断提升。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个,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6所,国防教育示范学校8所,4所学校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双拥办表彰为“八一爱民学校”。14家单位荣获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建立了“双拥文化主题公园”“双拥示范园区”“高原美丽双拥村”等双拥宣传示范区。西宁第九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人人关心国防、支持双拥、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逐渐浓厚。

【拥军支前担当作为】让拥军优属在高原古城传唱。坚持部队练打赢、地方练支前,大力支持驻宁部队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官兵工作和生活条件。做好驻宁部队改善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和周边路网建设,实施驻宁部队老旧家属院改造项目。深入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市领导带队走访慰问驻宁部队,解决部队官兵后顾之忧,做好随迁落户、家属就业、子女入学、保障性住房安置等,全力解决官兵后代、后院、后路“三后”难题,军政军民团结大好局面更加巩固。

【全力推动“城舰共建”结硕果】一舰一城“奏响”双拥赞歌。西宁市以最大力度、最好保障、最实举措,当好海军西宁舰的坚强后盾。西宁市党政军代表团赴青岛参加海军成立74周年“战舰与城市”双拥共建活动,常态化开展互访等城舰共建活动,累计赠送慰问物资500万元。投资43万元,援建“战舰与城市”文化广场。“政策解读进舰艇 真情暖兵心”“法律援助进舰艇 用心维权益”等以“西宁名片”创“西宁舰”共建的“六进”活动成效突出。双拥工作和“城舰共建”工作得到全国双拥办高度肯定。

【军地携手共促发展】军地协同,携手奋进。驻宁各部队牢记宗旨使命、发扬优良传统,自觉服务第二故乡,主动参与脱贫攻坚、生态治理、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平安创建、文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活动,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军警民联防联治,做好重大活动安全保卫,参与灾害事故抢险救援,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履行了“驻守一方热土、服务一方群众、保卫一方平安”的职责使命。

抓好优待政策落实

提高服务保障质量

加强退役军人权益维护与保障,是体现尊重优抚的现实要求。西宁市全力做好优抚保障工作,暖心开展关爱帮扶,有效增强退役军人荣誉感和获得感,全面营造崇军、拥军、爱军浓厚社会氛围。

【优待政策落实全覆盖】全面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严格落实优抚政策,及时足额兑现各类补助资金,接收移交安置军休人员,办理转移伤残抚恤关系,建成开放式、多功能、专业化的军休管理服务场所。加强烈士纪念设施建设,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广泛开展重点优抚对象走访慰问活动,积极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关爱。常态化开展新兵入伍欢送、退役返乡欢迎、光荣牌悬挂、送立功喜报等活动,大力营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社会氛围,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合法权益有力维护】服务有人跟、实事有人办。在全市建成48家退役军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常态化开展法律服务,全面加强退役军人法律解读和援助。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开展退役军人矛盾问题攻坚化解,集中力量整治重复访问题,采取开门接访、深入下访、罗列清单、建立台账、领导包案等措施,着力化解退役军人遗留矛盾问题,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关爱帮扶更显亲情】推进贴心暖心用心服务直达心底。积极开展困难退役军人关爱帮扶活动,全面构建与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与抚恤优待政策相配套、与实际困难程度相关联的关爱帮扶机制,为52名困难退役军人实施关爱帮扶,发放关爱基金24.6万元。开展“情暖老兵”、一线官兵家庭慰问等活动,发放慰问金和奖励金86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