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5年8月4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原之城的无限可能,从这里激活
——写在西宁市场景创新大会暨“独角兽企业西宁行”活动之前③

高原之城的无限可能,将从这里激活!

8月5日的西宁,将以一场深刻的科创场景革命,重新定义着后发地区的创新路径。这座曾因地理海拔被视为创新“洼地”的城市,正凭借盐湖、绿电、高原生物等独特资源,将“海拔劣势”转化为“场景优势”,让科技创新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场以场景为媒的变革,不仅重塑着产业形态,更重构着城市肌理与民生温度,为“产业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的蓝图注入鲜活动能。

资源变资产:场景创新让“高原富矿”释放新价值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王敏带领团队完成膜耦合提锂过程强化及其多势场协同作用机制研究,已在年产万吨碳酸锂产业线得到应用,提高了卤水体系中膜分离机理及过程强化的理论认识,为盐湖资源绿色高效分离技术的开发及盐湖锂资源的可持续提取提供了科学支撑。这项获青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的技术,正是西宁市“资源场景化”的典型实践:不只是把盐湖当矿产开采,更将其作为新技术验证的天然实验室,让每一份资源都成为科技创新的“试验场”。

这种“资源即场景”的思维,正在西宁各领域生根发芽。依托占全国83%的锂资源储量,西宁已构建起覆盖锂电关键材料及锂电池的完整产业链,37.5GWh的储能电池年产能让“西宁锂电”成为行业标杆;在光伏产业领域,从工业硅到光伏组件的千亿级产业链上,天合光能、高景太阳能等企业正利用高原充足的光照条件,让“绿电资源”同时成为“技术迭代资源”。

更具突破性的是“绿电智算”场景的崛起。西宁80%的绿电占比与低廉的工业电价,吸引了中国联通·阿里云万卡智算集群等项目落地,这些项目将青藏高原的风电、光伏产生的“绿色电力”转化为“智能算力”。2024年启动的青海绿电智算产业园,目标直指“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智算园区”,让高原的风与光,成为数字时代的“新能源”。

从盐湖里的锂到阳光下的电,西宁通过场景创新,让静态的资源变成了动态的创新资产。这种转化不仅带来了产业规模的跃升,更让“可盐可游、有锂有机”的场景品牌逐渐清晰——资源不再是简单的开采对象,而是孕育新技术、新产业的“富矿”。

技术变动能:场景融合打通“研发—转化—应用”闭环

在西宁市大通县的牦牛养殖基地,牧民的手机上实时跳动着一串数据:牛群的活动轨迹、体温变化、进食量……这是“智能化养殖场景”的应用成果。通过部署在牧场的物联网设备,基地实现了牦牛生长全周期监测,而这些数据又反馈给青海大学的研发团队,为“精准育种场景”提供了第一手研究素材。从养殖端到研发端,“西宁研发、全省转化”的闭环正在形成。

这种“场景联动”思维,打破了科技创新的时空界限。在生物医药领域,依托高原独有的动植物资源,西宁瞄准“原位提取”“精深加工”等场景,让冬虫夏草、沙棘等特色资源通过生物萃取技术实现价值倍增;在光伏制造领域,南川工业园区的“光伏一条街”上,从多晶硅生产到组件测试的全流程场景,让技术从实验室出来就能直接对接生产线。

文旅领域的场景融合更具想象力。5月,在数智文旅体验馆,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以VR眼镜为依托,身临其境地体验博物馆特色展览,云端鉴赏文物;触摸历史,以三维扫描捕捉文物的生命瞬间,以3D打印复刻文物的“仿生体”,让文物活起来……身临其境的文旅盛宴就在身边。这种“科技+文旅”的融合,不仅让生态价值得以传播,更催生出新的消费场景。

从实验室的技术攻关到田间地头的应用落地,西宁通过场景创新构建了“研发—转化—应用”的完整生态。在这里,技术不再是束之高阁的论文,而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它可能是让牦牛肉卖出好价钱的溯源系统,也可能是让游客“穿越”到古代的数字技术,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科技创新真正赋能产业、服务发展。

城市变平台:场景赋能让治理与民生共升级

将目光聚焦在我市城西区刘家寨小区,小区的智能安防监控展现了西宁“智慧治理场景”的最寻常一日。小区在主要通道、公共活动区域、单元楼入口等安装多台自带算法的AI摄像机,对原有多台摄像机也进行了算法赋能。这些摄像机可自动识别电动自行车进楼、车辆乱停乱放、宠物犬不牵绳等违规行为并发出预警,还能帮助寻找走失人员、协助处理物品丢失和车辆剐蹭等问题……通过将城市运行的每一个环节转化为科技应用的场景,西宁正在实现从“经验治理”到“数据治理”的跨越。

同时,这种变革在民生领域感受尤为真切。城西区为刘家寨小区55户老人家中安装了电气火灾传感器、智慧床垫等物联网设备。这些设备能实时监测老人的体动分布、生命体征、心率等。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平台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并联系家属和村委会……这些场景创新,让“幸福之城”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体验。

从智慧治理到智慧养老,从AI通关到灾害监测,西宁将城市本身变成了场景创新的最大平台。在这里,每一条街道、每一个社区、每一项服务,都可能成为新技术落地的“试验田”,而市民,则是这场创新最直接的受益者。

从资源到资产的跨越,从技术到动能的转化,从城市到平台的升级,西宁的科创场景创新之路,本质上是一条“以特色破题、以场景聚力”的后发赶超路径。当盐湖的锂与智算的云相遇,当高原的风与数字的光交融,西宁正在书写一个关于“场景革命”的西部样本——这里的海拔高,但创新的温度,更高。(记者 王琼)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