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8 2025年8月6日
综合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链条赋能青海拉面产业提质增效

本报讯(记者 师晓琼)今年以来,大通县深挖特色资源与拉面产业基础优势,从原料供给、品牌培育、加工升级、技能赋能四方面发力,推动青海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据介绍,为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原料保障体系,该县深挖农牧资源优势,完成播种粮食、油料作物58.18万亩,打造绿色高效粮油示范基地26处,建成马铃薯、小麦等良种繁育基地超1.2万亩,为拉面产业提供优质米面油原料。冷凉蔬菜产业多点突破,建成万亩产业带3个、单品基地6个,食用菌菌棒投产10万棒,2000亩“供港基地”打通“北菜南送”通道,上半年蔬菜产量超6万吨。生态畜牧业势头强劲,落实1739万元项目资金,改造提升4家规模养殖场,培育养殖基地65家,畜禽存出栏量大幅增长,为拉面产业提供优质肉品原料。

同时,培育“阿耶神”牦牛肉、“贺老大”菜籽油等45个企业品牌及3个著名商标,“老爷山”蔬菜等区域公用品牌效应凸显。深化绿色认证,巩固72个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成果,建成19.1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为拉面原料贴上“绿色标签”。借助农体文旅商融合机遇,通过特色农畜产品展销专区,让拉面原料走向更广阔市场。推动加工环节向精深转型,提升产业附加值。推进农牧加工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建成蔬菜冷鲜库、拉面产业车间。研发卤牦牛肉系列产品,开发牦牛毛文创、牦牛肉干等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拟投资1250万元建设加工配送中心和冷链设施,打造“加工—分拣—配送”全链条,保障原料新鲜直达,带动农民稳定就业。

此外,以政策激励与技能培育点燃群众创业热情,推进拉面示范点建设,统一招牌、配送和服务,鼓励门店增设高原特色产品。对省外“三合一”实体店给予最高20万元创业补贴,带动劳务输出和农畜产品外销。电商赋能增效,打造“星农人”直播平台,培育“高原臻选”等品牌,开通线上门店,推动农畜产品“线上线下”热销,让拉面产业成为富民增收的“致富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