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顺凯)8月6日下午,青海省“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西宁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以“三医联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让改革的“力度”成为了护佑群众健康的“温度”。
据介绍,近年来,西宁市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实行分级诊疗病种目录,已分别涵盖基层医疗机构和二级医疗机构病种240种和300种,为合理分流患者提供了指引。引导城市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持续深化医疗集团改革,推动医疗集团“转型升级”,促进牵头医院资源下沉共享、技术协作帮扶。推动省内三甲医院专家下沉四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机制+专家+技术”方式带动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在县域范围内,共组建6个县域医共体,实现了全覆盖,县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组织管理、投入保障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同时建设县域内影像、心电等资源共享中心,医共体内上转率下降至1.38%,下转率提升至17%,“一升一降”的分级诊疗成效初步显现。
提升公立医院服务水平,补齐薄弱专科、健全支撑学科、强化核心专科、打造优势专科,分级分类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重点增强急危重症、肿瘤、呼吸、心脑血管等疾病救治能力,全市累计建设99个重点(特色)专科。提质基层服务能力,打造“一转变三拓展一传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216名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生加入家庭医生团队,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4.9%、履约率达96.6%,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得到国家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大力推动中(藏)医传承创新发展,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中(藏)医诊疗人次达到总诊疗人次的33.98%,公立中(藏)医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非药物疗法使用比例达21.84%,均达到目标要求。提档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推行预约诊疗服务,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就诊,预约挂号率达到31.48%;优化门诊就诊流程,设立“患者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挂号、缴费、检查检验预约等一站式服务。
同时,医保医药政策落地落实,落实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与医保支付标准联动机制,实施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医药货款。推进国家及省级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落地实施集中采购中选药品1057种和中选医用耗材113类。落实集中带量采购结余留用政策,节约医保资金主要用于医疗机构发展和医务人员绩效奖励。价格调整持续扩面,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在调价总量范围内合理调整医疗服务性收入,重点支持护理、产科、儿科、中(藏)医及高级别临床手术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将藏药中常用的160余种道地药材饮片纳入医保药品目录,新增中(藏)医医疗服务项目3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