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国静)8月7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2025年上半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我省金融运行情况良好,特别是通过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全省存贷款总量合理增长,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有效助力我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全省金融总量平稳增长
6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395.1亿元,同比增长4.6%,上半年新增111.6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384.7亿元,同比增长4.5%,上半年新增109.5亿元。6月末,青海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945.4亿元,同比增长1.2%,上半年新增77.2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910.3亿元,同比增长1.2%,上半年新增77.5亿元。
在重点领域方面,金融通过发挥“活水”资源,为重点行业发展提供了精准有力的支持。6月末,全省工业贷款余额2188.5亿元,同比增长9%,上半年新增119.4亿元,为近五年同期最高水平,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116.9亿元)水平,有力保障了全省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融资需求。在制造业方面,上半年贷款新增66.1亿元,有力支持全省制造业发展。此外,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2131.1亿元,实现了绿色信贷不断提升。
一揽子货币政策落地见效
上半年,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扎实推进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在全省落地见效。为增强支农支小积极性,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借入央行再贷款利率自5月7日起下调0.25个百分点,按1.5%执行,估算每年将为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节省利息支出3300万元,将有效带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贷款利率下降并提升其盈利空间。上半年,全省累计新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5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87亿元。
此外,随着贷款利率适度下行,实现了合理让利实体经济与购房户。其中,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估算每年将为11.5万户贷款家庭节约利息支出约8600万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随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后,估算每年将为18万户贷款家庭节约利息支出5700万元。在支持科技创新、消费养老、绿色低碳领域,结构性货币政策积极发挥了“工具”作用,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全覆盖走访对接156家科技创新企业和123个设备更新企业项目,累计向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清单内企业投放贷款26.1亿元。
“从目前政策落地效果看,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全省重点领域信贷增长,切实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定了银行净息差。”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将切实用好用足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持续推动政策落地显效,为科创、消费、普惠、绿色领域贷款投放提供更多低成本央行资金,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