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是谭春艳医生像一束骤然刺破黑暗的光,将我从死亡边缘拉回人间。”8月5日,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党务办公室收到一封来自河北游客的感谢信,信中字字句句,还原了7月31日晚Z151次列车上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救援,也让这位普通医生的医者仁心,成为连接河北与青海的温暖纽带。
列车惊魂:异乡游客突发疾病
7月31日21时许,由北京开往西宁的Z151次列车正穿梭在夜色中。8号车厢里,68岁的河北游客靳先生突然脸色煞白,双手紧紧按住胸口,剧烈的绞痛让他浑身冷汗直冒,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当时就觉得心脏像被无形的手攥住,眼前发黑,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事后靳先生回忆,同行的友人吓得手足无措,急忙向列车员呼救。
此时,刚陪孩子吃完晚饭准备休息的谭春艳,正坐在5号车厢。听到列车员在寻找医务人员,她几乎没有犹豫,立刻叮嘱孩子留在座位上,起身朝着8号车厢快步走去。“我是医生,这种时候肯定要过去看看。”谭春艳说,多年的职业本能让她来不及多想,只想着尽快赶到患者身边。
生死时速:感染科医生紧急施救
穿过拥挤的过道,谭春艳赶到时,靳先生的额头已布满冷汗,脉搏微弱且跳动不规律。“先生,您别慌,我是医生。”她一边轻声安抚,一边迅速俯身为靳先生检查。从其家属处得知,靳先生有心脏病史,曾安装过心脏支架,还患有糖尿病,此次是来青海旅游的。
结合症状和病史,谭春艳判断可能是心脏的问题,情况危急。“您带心脏方面的药了吗?”她急促却清晰地询问。得知靳先生随身携带单硝酸异山梨酯,还有美托洛尔片,她立即指导其用药,并让同行友人帮忙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随后,她蹲在座位旁,持续按压患者的颈动脉,监测靳先生的脉搏和呼吸,每隔几分钟就轻声询问感受,用冷静的声音缓解他的恐惧。
“当时我脑子一片空白,就听见她一直说‘没事的,放松呼吸,有不舒服告诉我’,那声音比任何药物都管用。”靳先生说,谭春艳的守护像一剂“定心丸”,让他在濒死的恐惧中逐渐安定下来。约15分钟后,靳先生的呼吸渐渐平稳,冷汗也止住了,脸色也比之前好转了。
接力守护:全程衔接筑牢生命防线
虽病情暂时缓解,但列车上医疗条件有限,谭春艳始终放心不下。她立刻与列车长沟通:“患者有心脏病史,目前虽有好转,但需尽快到医院做详细检查治疗,避免病情加重。”经协调,列车决定在前方安阳站紧急停车,并提前联系了安阳站的急救人员。
22时15分,列车抵达安阳站。谭春艳和患者家属一起,小心地搀扶着靳先生走向站台,并留下了联系方式,方便当地医生了解靳先生的症状、用药情况及现场施救过程,“如果后续需要了解当时的情况,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
信至情浓:医者仁心跨越山海
8月5日,大通县人民医院党务办公室收到了这封来自河北衡水的感谢信。当工作人员将信送到谭春艳手中时,她才想起几天前的这场救援。“其实就是举手之劳,换作任何医生都会这么做。”谭春艳笑着说,看到信中说靳先生经过治疗已无大碍,她比谁都欣慰。
信中,靳先生用“重新点燃生命的灯盏”形容这场救援,他写道:“在远离故土的旅途中,谭医生的援手让我明白,医者仁心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危难时刻对陌生生命无条件地守护。”这份跨越2000多公里的感谢,不仅是对谭春艳的肯定,更成为大通县人民医院“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生动注脚。
如今,靳先生已转至当地医院继续治疗,而谭春艳依旧每天穿梭在诊室,接诊、查房,平凡的岗位上,那颗为生命跳动的仁心,始终温暖而有力量。这场列车上的紧急救援,让“医者仁心”四个字,在跨越山海的距离里,愈发清晰而厚重。(记者 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