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弘靓)记者从西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今年以来,西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聚焦社会事业领域精准谋划项目,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普通高中建设等政策投向利好,依托北京联络组强化 “跑部进省”工作力度,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截至目前,累计争取中央资金3.21亿元,较去年全年增加60.5%,重点支持教育提质、医疗升级、托育服务等关键民生领域,为全市稳增长、惠民生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支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西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功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603万元,重点支持西宁市湟中区第一中学图书室及生活服务用房建设、湟中区多巴高级中学学生宿舍及食堂建设、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改扩建等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有效提升学校教学、住宿等办学条件,显著增强学校综合服务能力,有力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推进医疗设施升级改造中,精心包装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病房改造、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设备更新项目,成功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48亿元。项目实施后,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所有病房将实现独立卫生间全覆盖,同步新增床位120张;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新医学影像类等设备27台(套),进一步提升医院诊疗精准度,切实改善群众就医条件,更好满足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的就医需求。
不断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西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720万元,支持西宁市湟中区金诚社区公办托育服务机构建设。项目投运后将成为湟中区首家公办托育机构,同步实现湟中、大通、湟源三县区公办托育服务全覆盖,以标准化、普惠性服务填补区域公办托育资源空白,为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据悉,西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根据中央资金和项目管理要求,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立跟踪机制,强化资金使用监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同时,以社会事业领域“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为主线,深挖项目储备潜力,精心谋划包装,推动更多民生项目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