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0 2025年8月20日
体育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大满贯变成“表演赛”
美网是大胆革新还是短视贪婪

北京时间8月19日,随着阿尔卡拉斯收获生涯首个辛辛那提大师赛的冠军,世界网坛已然步入了美网时间。2025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将于8月24日至9月7日在纽约举行。这项每年的最后一个大满贯,也注定吸引全球观众的目光。

而今年,在资格赛尚在进行之际,赛事的混双项目比赛就已经早早上演。

一向受关注程度不高的混双,在今年美网成了讨论焦点。更高的奖金、众多单打明星的加盟、与以往不同的特殊赛制……

但在话题度拉满的同时,美网也遭到了多方吐槽。追求“收视率”而无视更广泛球员利益的改动,又一次把这项大满贯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大满贯?更像是表演赛

早在半年前,美网公布对于今年赛事混双项目的改革计划时,就曾引起一片哗然。比赛的变动之大,几乎像是重新创立了一项赛事。

首先,就是单打明星选手的强势登台。最终出炉的混双签表中,一眼望去尽是诸如阿尔卡拉斯、辛纳、德约科维奇、斯瓦泰克等男女明星单打选手。

正常情况下,专注单打赛场的他们定然不会参加混双争夺,但今年美网方面直接改变了入围规则——16对组合中的8对是依据单打而非双打排名入围,另外8个席位则作为外卡分配给双打冠军选手与人气球员。

这样的规则,随即引发了不少球员的不满,尤其是那些擅长双打的球员。曾高居双打世界第1的法国名将梅拉德诺维奇就直言,这样的安排把大满贯比赛变成了“随便谁都能来玩玩”的娱乐秀。

在记者采访时,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也表示,美网混双像这样全力推出“人气选手组合”,“从赛制到组队的过程,更像是一场表演赛。对于单打选手来说,来参加混双一方面可以增加人气曝光,另一方面也可以当作‘娱乐’,以赛代练,实际也不用对成绩有太大的期望,所以何乐而不为?”

与此同时,对于收视率来说,这样的改动也毫无疑问能起到正向的效果。

双打球员的利益?无人关心

顶尖单打球员得到了更多曝光和“练兵”,赛事方收获了更高的收视率与商业价值,混双比赛也得到了更高的人气,看上去这应该是“三赢”的完美结果。

谁是“输家”?或许只有那些一直默默无闻为自己生活打拼的双打球员。

据业内人士分析,美网混双改革的本质,就是把那些平时就不缺乏收入与关注度的明星球员再度推到舞台中央,而让原本舞台上的选手让位。美国选手佩古拉的发言就代表了许多人的不满,佩古拉说:“球迷当然会对此感到兴奋,但当(双打)球员抱怨失去参赛机会、收入来源被切断时,这就不是好事了。”

在以收视率为导向的赛制改革下,曾经还可以在大满贯赛事中分一杯羹的非顶层球员成了“牺牲品”,甚至在改变的过程中,他们完全没得到发声的机会。

能否得到延续和推广?

在如何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上,美网一向招数不少。也正是有了积极进行商业开发的态度,才带来了今年赛事总奖金达9000万美元的网坛历史纪录。

不过这一次,因为美网的激进改变而愤怒的球员不在少数。去年的美网混双冠军、意大利组合埃拉尼/瓦瓦索里就曾直言,“在某些情况下,仅仅遵循利润逻辑来做决定是极其错误的。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不公,完全不尊重整个混双球员群体。”

此外,如保罗·麦克纳米、扬·泽林斯基、艾伦·佩雷斯等选手也都先后发声批评。

据外媒报道,去年美网决赛的收视率较往年明显下降,其中也包括混双项目,因此不难理解赛事方想方设法提升热度的举动。

而回顾历史,在大胆革新方面,美网一直都是四大满贯当中的“急先锋”。抢七、夜场比赛、男女同酬……这些都是由美网首先引进大满贯赛事。如今,美网率先开启的混双变革能否在未来得到效仿?

对此,有资深从业者表示:“这对双打球员的确有影响,但这也是市场的选择,没有市场号召力就意味着没有人买单。如今美网唤醒了过去的一块盲区,制造了更多话题度,让更多人愿意走进球场并消费,让更多媒体愿意来传播,这对网球的整体发展也是一件好事。”

此外,今年美网,中国军团共王欣瑜、袁悦、朱琳、王雅繁、布云朝克特和商竣程等六位选手收获单打正赛门票。本报综合消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