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5 2025年8月21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富民兴村:小枸杞成为乡村振兴大产业

枸杞产业蓬勃发展的脉搏,强劲地跳动在格尔木乡村振兴的脉络中。邢亮德介绍道:“为推动乡村振兴,我们公司与乌图美仁乡团结村、幸福村、安康村和祥和村达成了合作协议,乡上种植的枸杞我们都会收购到园区,村民再也不用担心滞销问题,种植积极性也高了很多,而且村民进园务工有工资,年底村集体还有分红,比单打独斗强多了!”公司推行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如同一条金线,将分散的小农户紧密编织进现代化产业网络,提供技术、保底收购、创造就业,稳稳托起了增收的希望。

格尔木枸杞采摘示范基地,是这场“红色盛宴”最鲜活的舞台。清晨微凉,来自四川、河南、山东等各地的采摘工人已遍布田间。经验丰富的采摘工双手翻飞,熟稔地避开尖刺,只轻轻一捋,饱满的鲜果便落入篮中。“手上得有准头,只摘熟透的紫红果,力气大了破了皮,一天的辛苦就白费了。”采摘工朴实的言语道出了高原枸杞娇贵与采摘技艺的精髓。在大格勒乡的田间,来自云南的采摘工杨应花说:“这是我和我妹子第三年来格尔木摘枸杞了,这里工钱不错,包吃包住,我们有50个人都从云南一起过来了呢!”这小小的红果,不仅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可观的土地流转金、务工收入和合作社分红,也为跨省劳务协作、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广阔平台。

河西公司副经理祁永辉穿梭在田间地头,密切关注着采摘质量与进度:“今年天气给力,果子品质特别好!我们采用分批科学采摘,确保每一粒枸杞都在最佳状态被采收,大约在22号左右,头茬的枸杞采摘就基本结束了。将采摘好的枸杞送达到产业园和烘干场后,后端加工也会开足马力,让这份新鲜直达消费者。”

丰收的画卷里,流淌着汗水与温情。政府与企业合力保障着采摘工的权益与生活,让来自远方的劳动者也能在戈壁深处感受到“家”的温暖。他们弯腰劳作的剪影,与无垠的红色枸杞田一起构成了柴达木盆地最动人的丰收诗篇。

枸杞产业的蓬勃发展,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财政衔接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收益,以及围绕枸杞产业链衍生的各种服务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格尔木市持续巩固示范村建设成果,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这颗小小的红果,真正成为了强市、兴业、富民的“幸福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