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3 2025年8月24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多措并举守护湟水生物多样之美

本报讯(记者 文月婷)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持续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高位推动优化管理体系。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通过召开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等会议进行部署和调度,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工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方案》,明确14条具体措施,针对湟水河流域保护出台了《西宁市湟水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划,统筹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工作机制,为有序推进湟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生态修复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东部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进一步提升湟水河流域林草生态涵养功能和沟谷复合生态系统健康水平。自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以来,陆续实施湟水河河道综合治理等多项生态治理和景观提升项目,促进了河流水系生态功能修复。目前,湿地公园分布有野生植物146种、野生脊椎动物187种、湿地鸟类152种,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从2020年的18亿元攀升至2022年的45亿元,其“城市之肾”的重要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强化执法监管维护水生态安全。持续深化河湖长制,每月通过“夏都河长”App实现巡河约6000人次,有效保障河湖生态空间。全力推进生态环境部交办的1689个入河排口监测、溯源、整治任务。强化跨部门执法联动,生态环境、林草、公安等部门协调沟通,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草原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完成全市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收缴巴西龟、鳄雀鳝、牛蛙等外来物种200余只,均已实施无害化处理。

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全民参与。在“世界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宣传节点组织开展主题科普宣传活动,持续开展“湿地保护志愿服务”“文明观鸟”等活动,营造全民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同时,进一步加大新媒体宣传力度,通过野生动物慢直播、云上观园等形式,借助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等媒体传播雪豹、丁香等高原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生态科普知识,凝聚全社会野生动植物保护共识,助力打造“雪豹之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