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晴空
西宁市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在凝聚职工思想共识、动员职工建功立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进工会改革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西宁工会事业迈上新台阶。新征程上,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赓续百年工运血脉,激扬时代奋进力量,紧紧围绕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不断增强工会组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奋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团结引领全市广大职工为奋力推动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挑大梁勇争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回望过去五年
西宁市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西宁工会紧扣中心大局、突出基本职责、主动担当作为的五年;是全市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充分彰显的五年;是各级工会积极作为、奋发进取,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明显增强的五年。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
制定实施《关于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贯彻措施》,统筹抓好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落实落细。围绕“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组织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等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成功举办三届全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培养选拔“技术状元”“技术明星”“技术能手”等1130名。积极搭建创新创造平台,打造职工岗位技能培训中心等36家,惠及职工11万人次,打造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35家,推动“五小”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成果转化900余项。推荐选树各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工人先锋号,“西宁工匠”等134个,全市广大职工建功新时代的热情和力量充分迸发。
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不断加强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不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工会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开展“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程”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1200场次,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职工书画院等阵地功能,开展各类职工文化体育活动580场次,累计覆盖职工140万人次。坚持“报网端微频”一体发力,打造工运史沉浸式情景宣讲剧,开设网上劳模展馆,建成各级职工书屋295家、企事业职工文化阵地56家,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网络宣传活动,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扎实履行依法维权主责 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依托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等渠道,不断完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深入开展企业劳动用工法治体检、职工公益法律服务等活动,线上线下普法宣传和培训参与职工12.13万人次。“安康杯”竞赛活动累计参赛单位4509家、参赛职工40万人次。广泛开展“共商共创、和谐同行”集中要约行动,50人以上已建工会企业建制率保持在93%。深化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工作,18家单位获评全国、全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加强工会劳动关系发展态势监测和分析研判,推进劳动争议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建设。协同推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工作,预防化解劳动用工风险,维护职工队伍稳定。
坚持需求导向 服务职工群众更加精准有效
持续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累计举办21场次,覆盖求职咨询人员2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3600余人。投入资金893万元开展“夏送清凉”慰问活动,惠及职工15万余人次。投入资金293.7万元开展“金秋助学”活动,资助175名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圆梦大学。投入“送温暖”专项资金889.8万元,走访慰问一线职工6679人、企业166家。疫情期间投入资金1195万元,走访慰问职工8.2万人次。投入资金1696万元救助困难职工4169人次,全面完成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任务。组织职工参加医疗互助保障累计48.78万人次,结报互保金4885万元。开展“暖工心 伴工行”心理关爱讲座96场,惠及职工12.1万人次。实施“暖心早餐”项目,投入资金379万元,为3885名环卫职工提供暖心早餐104万人次。打造职工之家(小家)200家,投入159万元建成工会驿站128个、司机之家12个,服务户外劳动者8万人次。开展单身职工交友活动21场,开办爱心托管班44期,工会服务“微阵地”不断延伸拓展。免费为新业态群体购买商业保险6550人次。组织847人次各级劳模和一线优秀职工开展疗休养活动,广大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持续夯实基层基础
工会组织活力进一步激发
开展“推进社会组织建会专项行动”,加强县级工会、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基础。聚焦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重点群体,组建新就业形态工会22个,入会人数达4.6万人。深入开展“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下拨资金270万元加强基层工会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及时为基层补充工会社会工作者、集体协商指导员,夯实区县工会发展基础。做好工会财务、资产监督管理和经费审查工作,向240家小微企业全额返还工会经费107.06万元,向172家基层工会支持文化阵地建设项目资金和活动经费补助607万元,对下经费补助9210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工会服务大局、服务职工、服务基层的基础更加扎实、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展望未来五年
今后五年,全市工会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赓续百年工运精神,以“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为己任,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主线,按照全总“559”工作部署、省总“1239”工作主线,聚焦“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朝着工会工作更实、更准、更丰富的目标,加快推进工会服务化、体系化、品牌化、创新化、数智化建设步伐,全力推动西宁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西宁实践、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挑大梁勇争先共同奋斗。
大力实施“凝心铸魂”行动 坚决扛牢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一要健全完善“第一议题”学习研究落实制度,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并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推动工会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二要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做实“西宁工人大思政课”,把思政引领融入工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头脑,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加强网络阵地管理,做好网络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工作,把牢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职工心间、成为自觉行动。
四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开展西宁工匠、建功立业模范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工作,用好劳模线下线上展馆,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和工会故事。
五要打造具有西宁特色的职工文化特色品牌,拓展文化服务在中小企业、新业态领域的覆盖面。突出公益性和服务性方向,加强工人文化宫、职工活动中心、职工书屋等职工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大力实施“匠心建功”行动
团结动员职工群众为奋力谱写
中国式现代化西宁篇章建功立业
一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及省市贯彻措施,围绕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进一步健全产改工作推进机制。聚焦改革中的短板弱项,系统谋划推进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强化分类指导,加强督查考核,完善和落实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要紧贴全市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征和企业特点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不断激发广大职工投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完善赛后技术等级晋升机制,加快形成“培训、帮带、竞赛、晋级、激励”五位一体职业技能提升机制,聚力打造一批影响力大、引领力强的全市劳动和技能竞赛品牌。
三要深入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和“五小”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积极搭建职工创新成果孵化转化交流平台。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加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匠学院建设,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西宁工匠、青海工匠。
大力实施“温暖同行”行动 切实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要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坚持完善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指导企业依法开展集体协商工作。把促进职工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大做强“工”字系列就业服务品牌,推动落实公平就业制度。深化“安康杯”竞赛等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推动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生命健康安全。
二要巩固拓展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果,加强动态监测预警,加大常态化帮扶、临时救助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面推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加强对平台企业和平台用工合作企业的监管。持续实施女职工关爱行动,推动“工会爱心托管托育”“青年单身职工联谊”“女职工温馨小屋”等服务项目提质扩面。深化“骑手友好社区”建设,有序解决骑手“进门难”“找路难”等实际问题。发挥好西宁市骑手维权服务中心作用,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取得新突破。
三要做优“四季送”、职工书屋等传统品牌,做强“送健康送体检送法律”“劳模疗休养”“暖新保”、职工心理关爱等优势品牌,继续做好环卫工人“暖心早餐”等创新品牌,不断提升工会服务的精准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持续加强工会驿站、司机之家等服务阵地建设,更好满足职工群众多样化需求。
大力实施“和谐共创”行动 不断深化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
一要突出企业工会主体作用,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扩大民主管理工作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有效覆盖。发挥工会干部和职工中“两代表一委员”作用,加强基层工会干部、职工代表、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履职能力建设,依法保障职工民主权利。
二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工会信访工作责任体系,完善工会领导干部接访、“蹲点+信访”制度,及时解决职工信访突出问题。推进网络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微信公众号等意识形态阵地的日常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主动权。
三要完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制,深入实施工会系统“八五”普法规划,持续实施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行动,增强职工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意识。健全完善“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等多方协作联动机制,形成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多方参与、多点联动的新格局。
大力实施“强基固本”行动 更好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一要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在巩固传统领域建会入会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突出非公小微企业、社会组织、新就业形态领域,分类分阶段开展建会专项行动,在更广范围、更多群体中扩大工会组织、工会工作、工会服务的有形有效覆盖。加强县级工会、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乡镇(街道)、社区(村)工会建设,完善“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推动工会组织不断向中小微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延伸。坚持以工会组织建设带动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女职工组织工作质效。
二要加强干部协管工作和基层工会兼挂职干部、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壮大基层工会力量。加快推进工会数智化建设,积极融入全省“12351”工会工作数智化新格局。完善工会经费收缴工作机制,加强预决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建设,强化资产监督管理,全面提升工会财务工作水平。深入推进工会常态化经审监督体系建设,深化审查审计成果运用,有效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围绕“六共”目标,持续推动群团协同化建设。
三要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着力增强工会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职工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关心关爱激励措施,调动工会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和完善多层次培训机制,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