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5 2025年8月27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砥砺淬锋刃 高原树丰碑
——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张灿灿
张灿灿(右二)在训练间隙与官兵谈心交心。
崔获阳 摄
张灿灿在演练中下达战斗口令。
崔获阳 摄

盛夏的戈壁滩上,一场紧张激烈的实兵对抗演练骤然打响,硝烟瞬间弥漫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步兵分队快速前出,身姿矫健、行动敏捷,与无人机、无人车紧密协同,形成一股锐不可当的强大攻势,向“敌”发起突击……从隐蔽伪装到情报侦察,从掩护突入到要点打击,无人装备深度融入演练,发挥出巨大作用。

指挥这场演练的,是第76集团军某旅营长张灿灿。而这,只是他23载军旅生涯中,无数次在真打实备中淬炼磨砺的一个片段。

“红军传人,就得把‘过硬’刻在骨头里”

“从小我看着父亲穿军装的样子,就想成为一名军人。”2002年冬,受父亲的深刻影响,张灿灿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走进了有着光荣历史的“夜老虎连”,成为一名红军连战士。

“我们是红军传人,要始终赤胆忠诚、英勇无畏。”身在红军连,老班长的这句话深深烙印在张灿灿的心中。在他的军旅生涯里,始终牢记着一个信念:“当兵就要当好兵,冲锋就要冲在前。”

刚入伍时,张灿灿的体能素质在新兵中并不起眼。每当看到营区“龙虎榜”上的纪录,他心里总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当兵就得站排头!”

从那天起,每天天不亮,他就穿着10公斤沙背心冲圈,作训服被汗水浸透又风干;爬战术梯时,手套磨破了就徒手抓住冰冷的木杆,血痂与扎进掌心的木刺混在一起,他却像没察觉似的继续攀爬。凭着这股对自己“下狠手”的劲头,他的名字陆续出现在营连“龙虎榜”上。

2008年3月,高寒山地障碍比武现场,就在他跨越壕沟时,意外突然发生。张灿灿一脚踩空,整个人失去平衡跌入两米深的坑底。身体像被巨石狠狠碾压,剧痛瞬间席卷全身,可他牙关咬得咯咯作响,浑身抖着从坑底拱了出来。抵达终点时,新的纪录在高原上诞生。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时任代理排长的张灿灿跟随连队立即前往甘肃陇南市文县救援。一到灾区,遍地废墟的景象让人无比心痛,他当即带领官兵投入救援,疏通道路、搬运物资、搜救群众。

灾后重建阶段,在一处半塌的房屋前,大家发现有位老乡正在废墟里翻找东西。张灿灿与战友们立即赶过去,老乡见了解放军,带着哭腔反复念叨:“我今年50多岁了,靠种地攒的1万块钱都被压在下面了……”

“您放心,交给我们!”勘察后,张灿灿当机立断,先拆除危房,再搜寻现金。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全排22个人就用绳子拉、用木棒顶、用双手刨,连续作业10个小时后,老乡的现金被找到。对方双眼噙满泪水,紧紧抓着张灿灿的手:“喝口水再走……”几番谢绝后,官兵们带着这份温情再次出发。

望着战士们沾满尘土的脸庞,张灿灿鼻子一酸,这群平均年龄不足20岁的年轻士兵,在废墟里拼命的样子,像极了荣誉室里那些年轻的先烈。他已然读懂了红军连战士的分量,在日记里写道:“这才是红军传人该有的样子。”

次年,他被保送入学,顺利提干,在军旅路上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

“红军传人,就得把‘过硬’刻在骨头里!”成为干部后,无论担任排长、连长还是营长,他始终坚守初心、怀揣红心。在沙场比拼中扛旗争先,在极限训练中以身示范,在大项任务中冲锋在前……从战斗员到指挥员,红军传人的本色始终在张灿灿身上闪耀。

“我们的眼睛要紧盯战场”

“营长在组训管理时,特别严格,但我们都服他。”战士李宁眼中的张灿灿平时平易近人,训练时却判若两人,神情严肃,话语中都带着股狠劲。

“带兵人的威信是靠实实在在的本事挣来的。”立身为旗,用行动做最有力的感召,这是张灿灿带兵多年刻在骨子里的准则。每逢急难险重任务,张灿灿总是冲在先、干在前,用行动为官兵树立担当奉献的标杆。

2012年任排长时,张灿灿带队参加集团军狙击手比武竞赛。受高原气候的影响,弹道计算难住了大家。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带头钻研射击理论、总结经验要领,并展开上百次试射,最终以绝对优势夺冠。

2014年,张灿灿升任炮兵连连长。身为步兵专业出身的他,此前对炮兵专业知识了解不多。面对新的连队和岗位,他索性把自己当成一名“新兵”,虚心向骨干请教,一点点学习技能、练习操作。仅仅2个月,张灿灿就熟练掌握了基本技能,实弹射击时做到了首发命中、发发命中。只用了1年时间,他就把这个曾经的后进连队带成了先进。

“平时练不出硬功,战场就别想建功。”这句话,张灿灿常挂在嘴边,更刻在日复一日的练兵场。

2017年部队调整改革后,张灿灿所在单位改编为合成旅。编制结构、装备配置、作战能力等都与以往不同,新的挑战接踵而至。“从单一兵种到多兵种协同,该怎么发挥效能?”“又该如何打造能独立遂行任务的战斗模块?”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张灿灿的脑海里。

“专业、训练与以往不同,那就去探索去创新,让自己尽快适应角色。”张灿灿带着这份信念发起了冲击。他主动带领官兵们研究新战法,步兵、火力、通信等专业教材被他翻得卷了边,最终在实兵演习中,成功实现与其他分队多兵种间的高效协同。

从排长到营长,张灿灿始终紧盯战场前沿,执着于钻研装备性能与战术战法。“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能力强了,才能让大家信服。”采访中,这句话道出了他的带兵心得。

张灿灿身上这份坚韧不拔的意志与果敢担当的作风,更在官兵心中树立起了令人信服的标杆。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

“营长身上就是有股不服输的劲。”

“他的肩膀很硬,他就像大哥哥一样带着我们成长。”

……

“一个人强不行,得让全营官兵敢想敢干”

“未来战争形态是什么样的?”去年年底,张灿灿又将目光投向了基层分队无人装备应用,“有人+无人”“信息+火力”“要素协同”“体系作战”等词汇在他脑海盘旋,点燃了他向战场前沿冲锋的斗志。

张灿灿深知,信息化战场急需复合型人才,调动全营官兵的积极性才是关键。于是,在张灿灿的推动下,全营开展“人人都是指挥员、侦察员、破障员”活动,推行“一专多能”交叉训练,官兵逐步适应多战位需求,合成意识与作战能力显著提升。

“涉足新领域,就要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张灿灿带领全营官兵围绕装备技术和战法训法,在全旅率先展开研究攻关。

白天,他带着骨干集中研究装备运用情况。晚上,他挤时间补习编程课程、电路搭设等知识。不久后,第一架简易无人机“手搓”完成。当无人机升空的那一刻,全营官兵备受鼓舞,自主研发的热情空前高涨。

“部队是一个大集体,一个人强不行,得让全营官兵敢想敢干。”为了激发官兵的创新创造活力,张灿灿又向旅里申请建设“无人机专修室”,让装备自主创新成为营里的常事。他还主动邀请院校、厂家的专家和教授来队指导,全营的创新氛围愈发浓厚。

在23载的军旅岁月里,张灿灿始终坚守在备战打仗的关键岗位。一路走来,他带领官兵攻克10余项战训难题,梳理总结20多条高原高寒练兵经验,先后多次完成重大演训任务,被表彰为战区陆军“新时代精武强能标兵”,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2025年,被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授予“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称号。

面对荣誉,张灿灿眼神坚定地说:“我成长在红军部队,流淌着红军血脉,身处转型改革的新时代,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为强军事业贡献我的全部力量。”

(记者 衣凯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