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师晓琼)为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增强优质文化供给,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8月18日至23日青海省博物馆推出针对青少年的特色教育项目——“国宝守护令”剧本杀研学夏令营,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文化体验平台。
据了解,本次活动以“守护文明印记·筑牢法治根基”为主旨,创新采用沉浸式剧本杀的形式,以国家一级文物“舞蹈纹彩陶盆”的追索为故事主线,让20名10岁至16岁的青少年化身“文物守护者”。在为期五天的活动中,通过“剧本推理—知识竞答—拍卖博弈—权威发布”的递进式任务链,每日扮演不同角色,深度体验文物保护的完整过程。活动设计独具匠心,既有“青海历史文物展”的实地参观,又有知识竞答的脑力激荡,还有拍卖会的实战模拟、新闻发布会的综合演练和小报设计的美育教学,每日新颖的活动内容让学员们始终保持高度的参与热情,吸引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博魅力,践行博物馆“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的使命担当。
“国宝守护令”剧本杀研学夏令营通过沉浸式教育方式,成功培养了青少年“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法治观念和文化自觉。参与者们在互动中深入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能,在文物追索任务中协作共进,学员们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长久友谊。这种创新模式让文物保护理念在实践体验中深入人心,有效增强了青少年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青海省博物馆始终以满足公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积极策划并推出多主题、多形式的研学活动,此前在暑期举办的“彩陶文物我来讲——我是小小讲解员”“青海省博物馆奇妙研学营:文物上的神奇动物”等品牌活动,因形式新颖、内容生动,广受参与者好评,并荣获行业认可。本次“国宝守护令”夏令营进一步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以沉浸式剧本杀引导孩子们深入学习文物保护知识,成为青海省博物馆教育创新的又一次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