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8 2025年9月2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屏障与美丽乡村:
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以前草原上有不少垃圾,现在到处干干净净,牛羊也长得更壮了。”郭勒木德镇牧民卓玛指着自家的牧场说。在察尔汗盐湖周边,工作人员定期监测水质和土壤,严禁乱采乱挖,确保盐湖生态安全。“我们还在盐湖周边种植了沙棘、柽柳等耐旱植物,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

作为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这样的生态保护实践,在格尔木已形成常态化——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2025年1-7月,格尔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7.6%,较去年同期增长5.8%,PM2.5平均浓度值为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100%。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使得格尔木市的绿电规模实现了飞跃式增长,2024年全市清洁能源发电量101.4亿千瓦时,增长30.8%,有效减少了碳排放,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工作同样成效显著。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巡山队员几年如一日地守护着万亩禁牧草场。如今,可可西里已连续16年无盗猎枪声,藏羚羊数量从不足2万只增长到7万多只,从“濒危”转向“近危”。巡山队员还借助科技力量,通过“生态之窗”远程观测系统实时监测藏羚羊迁徙,卓乃湖保护站开通5G基站后,藏羚羊迁徙产仔高清画面可实时回传,既提升了保护效率,也让巡护员能与家人视频通话。

【乡村振兴的美丽蝶变】生态环保的成效,也体现在乡村振兴中。在郭勒木德镇阿拉尔村,以前村民们住的是土坯房,喝的是井水,现在家家户户都盖起了砖瓦房,通了自来水和宽带。村里还修建了文化广场、图书室,村民们农闲时可以跳广场舞、看书,生活越来越红火。

乌图美仁乡的变化同样显著。该乡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安居稳牧”,全乡农牧民住进了彩钢房,用上了太阳能,新修的牧道、满仓的青贮草料让生活更便利。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格尔木市还注重人才培养。今年上半年,全市举办了枸杞种植、牛羊养殖、乡村旅游等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以前种枸杞全靠经验,现在学了科学技术,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参与培训的一个学员说,她现在不仅自己种枸杞,还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展,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