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7 2025年9月5日
综合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学季谨防“电话手表”等四类骗局

本报讯(记者 宁亚琴)新学期伊始,学生们返校,骗子也盯上了“开学经济”和新生群体,各类涉校诈骗套路翻新。为守护大家的财产安全和校园平安,市反诈中心整理了高频骗局及防范要点,为大家准备了“开学第一课”,携手筑牢反诈安全防线,远离电诈陷阱。

“校园贷”陷阱:“无抵押、秒到账”听起来很美好?这些看似诱人的贷款广告背后,往往是深不见底的陷阱,诈骗分子通常以“零门槛”“低利息”为诱饵,专门针对在校学生推出所谓“校园贷”产品,一旦上钩,他们就会以“手续费”“保证金”等名目要求你先付款,或者承诺远超出合理范围的高额额度。请记住:任何要求先交钱的贷款100%是诈骗。防骗提示:树立正确消费观念,杜绝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确有资金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绝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

“冒充老师”骗局:开学缴费季,诈骗分子乘虚而入,冒充老师、班主任实施诈骗。“班级需要购买新资料,请家长转账支付”……这类电话或短信看起来很有迷惑性,但真的老师绝不会要求您转账到个人账户。防骗提示:接到要求转账的电话或短信,第一时间与学校或班主任直接核实;学校收费通常会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通知,不会突然要求转账;绝不向陌生账户汇款。

“助学金”骗局:骗子冒充学校或教育局工作人员,谎称有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获取信息后以缴纳相关费用为由让家长转款。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日前发布2025年第3号预警,提示近期有不法分子混入助学贷款咨询QQ群、微信群,假冒工作人员以助学贷款办理遇到问题为由实施诈骗。防骗提示: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政策信息通常会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如官方网站、公告栏、班级群等)发布,不要轻信非官方渠道的信息,不要向陌生账户汇款。

“电话手表”骗局:骗子通常以“手机没电,急需联系家人”为由,向孩子借用电话手表,骗取电话手表后就迅速拆走电话卡,用于诈骗、洗钱等犯罪活动。防骗提示:学生在没有家长或老师的陪伴下,不要随意给外人借电话手表、手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