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宁亚琴
家校放心的“安全感”从哪来?
“手把手护送低年级学生过马路入校,还有啥不放心的。”在小桥大街小学门口,“北警蜂骑”巡逻队员们引导接送小学生,完成过马路、入校、离校的全过程;
“我今天和同学吵架了,给警察叔叔写封信问问该怎么办吧?”今年开学,各中小学都增设了“警察叔叔信箱”,搭建起警、校、生三方沟通的“暖心桥梁”;
“每天接送孩子,在校门口总能看到民警的身影,我们家长心里踏实多了。”在文逸小学门口,家长对“护学岗”上执勤的民警竖起大拇指……
这些工作剪影,正是西宁公安深入推进“护校安园”行动的生动实践,也是家校放心的“安全感”来源。近年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严格落实省市党委政府、市局党委及上级公安机关有关安排部署,坚持同频共振、全警全力,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强担当、更实举措,围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要求统筹推动落实各项安保筹备措施,以实际行动努力营造更加安全、更加稳定的校园治安环境。
全勤守护
用心站好“护学岗”
清晨的阳光洒在校园门口,一群身着警服的身影早已在此等候,在西宁公安各级指挥中心的电子屏上,654个“护学岗”的实时画面清晰可见。一支“警+N”组成的护学队伍,正有序疏导学生们走进校园。在数字平台和日常训练的加持下,公安“护学岗”能够做到提前5分钟上岗,延后5分钟撤岗的工作要求,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处置圈。
“站好‘护学岗’是守住校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李旭杰介绍道,围绕校园这一核心,护学力量星罗棋布设点守护,通过提前部署、精准施策,统筹各辖区派出所启动“护学模式”,以筑牢防控防线、深化安全宣教、排查风险隐患等多项举措,为师生撑起新学期“平安伞”。
同时,西宁公安聚焦实战能力提升,系统开展师生安全技能培训,详细讲解校园安全隐患的预防与处置方法,通过常态化安全演练,让防护技能转化为师生的本能反应,持续夯实校园安全的“软实力”。这些措施让师生和家长真切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
在晨曦与暮色中,由“护学岗”民警编织出的一张坚实有力的防护网,正成为孩子们上下学路上最温暖的守护。
安全宣传
讲好开学“第一课”
“你们知道吗?有同学在网上买游戏皮肤,结果钱付了,账号却被拉黑了!”在虎台中学,一场“反诈揭秘大会”正热闹进行。生动的讲解,活跃的气氛,学生们反应积极,听得认真。
“这堂法治课一环扣一环,我们都会跟着思考,不知不觉就把反诈知识记住了。”学生们课后兴奋地说。而这场魅力十足的安全宣传“第一课”,其秘诀在于让知识“活”起来:针对学生群体特点,民辅警深入剖析近期高发的“游戏账号诈骗”“网络交友陷阱”等真实案例,模拟诈骗分子的话术套路和应对策略,在沉浸式的互动中强化学生们的防范意识。
“遇到校园欺凌要勇敢说‘不’,陌生人的饮料不能随便喝……”在兴海路小学的开学典礼上,民警化身“法治副校长”,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过案例解析、情景模拟等形式,向学生们普及了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及法律后果,并传授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强调校园欺凌不是小事,要勇敢对欺凌说“不”。
课堂上发放的宣传册图文并茂,民警还现场演示消防器材使用方法,提醒家长和学生远离“三无”食品、拒乘超载车辆,让安全意识深入每一位师生心中。
西宁公安“开学第一课”活动累计覆盖辖区270余所中小学,受教人群达10万人次。今后,西宁公安将持续深化“警校家”联动机制,继续发挥“法治副校长”力量,通过常态化法治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安全伞”。
智慧安防 织密安全“防护网”
“测试,画面是否清晰,声音是否有延迟……”开学前,民警来到西宁市第三中学,对一键报警装置进行跟测。
“中小学一键式报警装置覆盖,是校园安保升级的关键。一键报警装置与指挥中心联网,能够正常进行线上通话,若学校发生紧急情况,指挥中心第一时间指挥调度,保证相关警种优先出警处置。”城东公安民警马渊介绍道,“线上+线下”调度实现了安全双保险,不仅缩短响应时间,更能随时调度现场安保人员,一键报警平台可视化,做到校园安全“一键报警、一频同振、一屏展示、一呼百应”,真正成为师生身边的“110”。
“这个我以前在部队学过一些,现在有点忘了。”开学前,清真巷派出所的民警给西宁市第三中学的安保人员演示如何使用防爆装备,有过当兵经历的保安李师傅听得出奇地认真,还跟民警陶志刚讨论起防暴叉的正确使用方法。在防暴小课堂后,陶志刚和所里民警还逐一对微型消防站、应急抢险物资储备室进行安全检查。“你们过来了我们也安心些,平时有些细节把握不准,有你们专业指导,心里就踏实多了。”李师傅高兴地说。
增设防撞升降柱、安装一键报警装置、培训校园安保人员……近年来,西宁公安持续以科技赋能校园安保,在规范化运作“护学岗”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技防设施的迭代优化,织牢织密动态风险防控网络,为校园撑起了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警察叔叔信箱 倾听孩子心声
在西宁各校园的一角,有一个特别的信箱,它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警察叔叔信箱”。这个信箱,是西宁公安与孩子们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孩子们倾诉心声的港湾。
“警察叔叔,我看到有人在学校门口欺负同学,我该怎么办?”“有同学孤立排挤我,警察叔叔,我很难过。”……这些信件,承载着孩子们的困惑、烦恼和期待。他们把“口难开”“无处说”“不敢说”的秘密写在信里,投进这个温暖的信箱,期待着警察叔叔的回复。
今年开学,我市各中小学都增设了一个“特殊”信箱——“警察叔叔信箱”,上面有负责学校安全的民警头像和电话。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的诉求表达渠道,还成为民警深入了解校园动态、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矛盾的重要工具。“警察叔叔信箱”将架起护苗行动的“连心桥”,专职民警每周定时开箱,建立“即收即办”工作流程,对涉及校园欺凌、安全隐患等问题24小时内启动处置程序,允许学生匿名投递,严格保密来信者身份信息,并联合学校建立“警—校—家”三方协作平台。同时,民辅警定期开展法治教育、心理疏导,将校园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警察叔叔信箱”,是西宁公安对孩子们的深情守护,也是他们与孩子们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它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也让公安部门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在这个信箱里,每一封信都是孩子们的心声,每一次回复都是西宁公安的承诺。
当放学铃声响起,校门口闪烁的警灯与“护学岗”民警的身影,已成为古城西宁最令人安心的“警”色。西宁公安将步履不停,持续深化“护校安园”工作,为学生们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