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7时30分,随着2025大美青海高原马拉松赛发令枪响起,西宁正式荣膺“高原全马首城”!
从清晨出门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到跑道两边热情欢呼的市民群众,从暖心特色补给到一路清风吹拂的绿色生态长廊,从具有民族特色舞蹈的加油助威到在路口执勤的工作人员,西宁举全城之力带给广大跑友一次清凉、舒适、热情、肆意的奔跑环境,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从一场马拉松中认识西宁、了解西宁。
“山水共生”的绿色长廊相伴左右
初入西宁,最难忘的莫过于南北山的满眼绿意,北川河的清澈,“天空蓝”“山川绿”“河湖清”的生态之美频繁出圈。
近年来,西宁通过湟水流域综合治理、南北山绿化工程使森林覆盖率从7.2%提升至79%。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为此次马拉松筑牢了“生态文明高地”的鲜明底色。
秋日的清晨,湟水国家湿地公园里水鸟蹁跹,野鸭游弋,晨雾中,朝阳映红了每一个晨跑或锻炼的市民。我市出台《西宁市湟水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划,为有序推进湟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湿地公园分布有野生植物146种、野生脊椎动物187种、湿地鸟类152种,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从2020年的18亿元攀升至2022年的45亿元。
“早上一出门就感受到空气很清新,赛道设计的也很合力,全程都有绿色的包围,感觉西宁的绿化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来自兰州市的选手张文新说,这次他报名参加西宁的马拉松就是想在海拔2000米之上挑战一下自己,没想到西宁的生态环境却让他十分惊喜。
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刷新视野
“快看,这个楼是歪的!”欢乐跑刚行进不到一公里,人群中就有父母对着孩子喊道。“那楼里面的人怎么办?也是歪着走的吗?”小朋友的反问,让现场的气氛变得更加欢乐。
此次马拉松,选手们途径五四西路时,能依次看到歪歪楼、青海大剧院、共字桥、青海省博物馆、力盟商业步行街等地标性建筑,道路两旁的建筑鳞次栉比,可以感受到西宁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当路线进入东大街、东关大街时,跑者将穿梭于充满烟火气的街区。折返后,跑者又会再次经过西大街,这里商业繁荣,热闹非凡,让跑者沉浸在西宁浓郁的生活气息中。
看城市建设,总能看出一个城市发展的痕迹。跑道从西到东再到北,选手们一路从最繁华的商业圈跑向最核心的老城区,再跑向日新月异的新城北,一路上,不论是城市建设、生态人文,处处都藏着西宁变迁的历史和发展的脉搏。
今年,我市围绕住房、社区、街区、城区四大维度,统筹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城市更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工作,准确把握群众对项目建设的需求及建议,加班加点抢抓工期,确保质量、安全、速度齐头并进,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增添活力
马拉松赛道两侧,城北区的烤肉店拿出羊肉串,城西区的社区组织了藏舞,城中区的啦啦队和助唱在道路两旁助威……西宁的温度,在赛道旁变得具象化。
“我们西宁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全程马拉松,我特别高兴。”参赛选手李瑜婧表示,这次马拉松让她看到了西宁人深藏已久的热情,跑道两边有敲锣打鼓的,还有群众穿着藏袍和红裙子跳舞的,让她作为一个普通市民都觉得十分感动。
于西宁而言,马拉松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一场移动的城市风景展。42.195公里的跑道里,西宁将所有珍藏和盘托出,串联了西宁的知名景点和地标建筑,让跑者可以在一次酣畅淋漓的奔跑里感受城市温度。“今天看到一个坐轮椅的跑友经过时,群众的欢呼声特别大,我瞬间就觉得很暖心。”“道路上很干净,大家都在很自觉的维护环境卫生。”
马拉松是超越自我的运动,西宁也以赛事为煤,以城市新IP为动力,不断刷新城市颜值,做好城市建设,发展好人民福利,继续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记者 李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