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8 2025年9月17日
综合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通打通高原蔬菜“港澳——校园”双供应链

本报讯(记者 刘瑜)秋日清晨,高原清冽的空气中,大通县城关镇田埂间的蔬菜沾着晨露,在阳光下泛着鲜嫩光泽。这片冷凉气候滋养的土地,不仅孕育出直供港澳的特色蔬菜,更通过“镇校企”联动,让新鲜高原蔬菜免费端上本地校园餐桌,用小小蔬菜串起农户增收、校园受益、产业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故事。

几年前,城关镇锚定蔬菜产业,以“五村捆绑”模式推动种植告别“小散弱”,向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转型。经反复打磨技术、严控品质,当地培育的豌豆苗成为青海省首个直供澳门的冷凉蔬菜品种,城关镇也成为青海高原冷凉蔬菜供港澳基地,“城关豌豆苗”在粤港澳市场打响名号,农户种植热情大幅提升。

产业起色后,城关镇将目光投向本地校园,探索“镇校企结合”供菜模式:镇政府牵头统筹,森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衔接种植、分拣与运输,三方搭建“从菜园到校园”直供链条。为匹配学生需求,镇政府组织企业与青海师范大学召开多场座谈会,共同制定“蔬菜清单”,确保供应应季新鲜蔬菜。

每批送往校园的蔬菜都历经严格品控:基地采收时开展农残快速检测,车间进行二次质量筛查,冷链运输中实时监控温度,全程附带“安全档案”。此前一次供应中,3辆冷链车承载7100公斤蔬菜,全程零费用、无延迟,于当日17时前完成青海师范大学配送。校园食堂里,用直供蔬菜制作的土豆丝、凉拌黄瓜等菜品广受好评,学生表示“菜又脆又甜,吃着更安心”。

今年,响应全县“挑大梁勇争先”号召,城关镇进一步深化产业实践: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项目,将合作升级为“校农直供”模式,打造高校食品安全基地;依托既有种植基地与加工生产线,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水平,推动高原冷凉蔬菜持续进驻粤港澳地区。

大通县城关镇镇长刘润鸿表示,下一步计划在农业农村局技术指导下,建设更多“校园餐”直供基地,引导农户按订单种植、顺市场发展,同时强化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质量管控,确保“城关蔬菜”安全可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