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网络在密度和移动性上的不足是智慧文旅发展的“堵点”。如今,青海移动在西宁热门景区部署的5G-A网络,正悄然突破这些屏障,实现“网速与文旅发展同频共振”的美好愿景。
今年,西宁下南关美食街成为热门打卡地。市民与游客络绎不绝,人流量大幅增长。“以前人多的时候刷视频经常卡顿,现在连高清直播都特别流畅!”摊主马师傅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展示手机里的直播画面,直播间里“看饿了”的评论不断弹出。这番流畅体验背后,是青海移动的强力支撑。在这条 2 公里长的美食街上,青海移动已部署10个4G基站、14个5G基站,并计划在2025年新增3个5G-A基站。“5G-A 技术能自动识别短视频、直播等业务类型,提供精细化、高实时性体验保障。”青海移动工作人员介绍。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该区域移动网络流量同比增长35%,日均流量从 8.5TB 升至 10.7TB。目前豹街等区域已实现 5G-A 覆盖,计划年底完成西宁重要文旅场景全覆盖。
在黄南州同仁市,拥有600余年历史的郭麻日古堡正借助网络“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座蕴藏着热贡文化精髓的古堡,曾因网络不畅,使唐卡、木雕“养在深山人未识”。青海移动耗时三年,在不损伤古建一砖一瓦的前提下,沿基座隐蔽铺设光纤,于2014年建成88个宽带端口,让140多户居民、5家民宿接入高速网络。网络通了,古堡里的千年技艺也 “活” 了起来。在郭麻日古堡的一间小院里,桑杰木雕第九代传承人多杰端坐案前,刻刀在木板上灵活游走,“以前这手艺就藏在古堡里,现在有了好网络,全国都有人找我订木雕!” 如今,古堡中的画师对着镜头展示唐卡绘制的“金线勾边”,民宿老板通过线上平台接单,年轻人把堆绣制作过程剪成短视频,“热贡艺术” 热度飙升,成为全网可见的“流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