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9 2025年9月23日
百姓热线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发就业潮,高淘汰率是常态

今年,西宁市的就业市场上也悄然刮起了银发潮,不少退休职工成为房地产行业的宠儿。这背后隐藏的是什么样的职场规则呢?

机会易得,高淘汰率是常态

“退休4年,没想到还能重新走进职场。”张阿姨说。59岁的张阿姨是西宁银发就业群体中的一员,目前就职于某外地房企的西宁分公司。她的日常工作是熟练掌握公司开发楼盘的基本地理知识,通过个人人脉邀约客户到现场了解项目。

张阿姨所在的团队里,银发就业者并不少见,年龄最大的68岁,每月都有不少人入职,但淘汰率也很高。该地产公司除了对外售卖房产,也对内销售;换言之,这些被招聘的银发退休人员是就业者也是房地产的客源。

“如果自己不购房,也拉不来顾客,找来的顾客没有购房意愿那就会被辞退了”张阿姨说。入职人员平均职场生涯大概在2个月。尽管压力不小,但她认为,能在退休后接触新事物、认识同龄朋友很有意义。

降低营销成本,一举两得

某房企营销员坦言,招聘退休人员不需要为他们缴纳社保,对于公司而言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人成本。但并非所有退休人员都能入房企“法眼”。一般更倾向招有退休金、来自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的退休职工,这类人群有存款、收入稳定,对房地产公司的宣传理念接受度更高,且社交圈中多是条件相似的同龄人,更符合楼盘的定位。在地产宣传经费压缩的当下,通过招聘,既能快速扩充销售团队,又能筛选出有购房意愿的客户,实属一举两得。高淘汰率背后,本质上是为了聚焦更有价值的“潜在客户资源”,是一种低成本营销策略。

重入职场,权益保障需重视

银发人群重入职场是好事,但如何保障自身权益?青海立詹律师事务所张律师给出了明确建议:无论年龄大小,入职时都必须与企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薪资标准、工作内容、违约责任等,这是保障劳动报酬的关键。

针对房地产行业中银发就业者“既是员工又是潜在客户”的特殊身份,张律师提醒:要清醒认识自身需求,不要被“入职就能享受购房优惠”“推荐客户有高额提成”等营销话术迷惑,避免为了保住工作盲目购房。

记者 寒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