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晴空 通讯员 史正军)为持续深化“两个结合”,拓宽文化育人载体,湟源县委党校在承办“玛多县2025年副科级干部进修班”期间,创新将融合地方红色文化的原创河湟曲艺剧《歌从湟水来》纳入党校教育体系,推动党性教育与文化润泽深度互动,进一步丰富了干部培训内容、提升了教育质量,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
《歌从湟水来》以“一座城、一渠水、一方人”为主线,取材于湟源县“人工天河”湟海渠的修建史实。该剧将河湟曲艺与戏曲艺术相融合,融入河湟文化、生态文化与红色文化元素,以艺术化的舞台呈现讲述历史故事。1972年,为解决当地干旱缺水问题,湟源县委县政府牵头组织十个民兵连,靠一锨一铲开凿出湟海渠。这一工程彻底改变了当地“缺吃少粮的困境,让湟源迎来“农田绕村庄、渠道网山头,森林盖坡沟”的新面貌。曲艺剧《歌从湟水来》深入挖掘这一本土历史,生动展现了湟源各族人民在克服困难、自强不息过程中彰显的团结协作精神,成为传统文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型范例。
此次是湟源县委党校首次将《歌从湟水来》引入对外开放的党校课堂。学员在沉浸式感受河湟文化魅力的同时,对这种创新开放的办学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该模式不仅丰富了干部教育形式,更搭建起区域文化交流的桥梁,为深化跨区域协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