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施翔)为持续优化辖区营商环境,城东区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创新构建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推动生态环境管理从“事后监管”向“事前主动服务、事中提速增效、事后跟踪帮扶”全链条升级,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向促进、协同共赢。
打造“招商+环保”联动模式,实现环评服务前置。建立“招商+环保”联动机制,实现信息互通、服务前置。在招商洽谈初期,第一时间将拟引进项目的投资主体、建设内容、选址意向等核心信息精准推送至区生态环境局,确保环保部门提前掌握项目动态;主动对接项目单位,围绕核心问题提供一对一指导;针对重点项目,专项出具《环评办理建议清单》,明确审批路径、污染防治重点及生态准入条件。
推行“全流程透明化”公示,保障权责清晰。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将环评审批“阳光化”作为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的核心抓手,在城东区人民政府官网实现审批进度全过程公示,严格落实“三公示”制度,分阶段动态更新进展,显著提升审批公信力。
建立“环保+经济”协同机制,推动存量企业绿色转型。聚焦辖区企业绿色发展需求,推动环保治理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减污”与“增效”双赢。
2025年以来,累计完成7个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所有项目均在法定时限内提前5至7个工作日办结,有效减少项目“等批待建”时间,推动新能源、商砼等重点产业快速落地,为辖区经济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