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5 2025年9月26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放青海省首笔农业碳汇专项绿色信贷;打造西宁市首家住房公积金“开放式”服务网点;数字赋能让西宁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走入居民生活圈,来到企业、社区,聚焦重点人群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2025年金融消费者权益教育宣传周活动启动以来,作为扎根地方的法人银行,西宁农商银行始终紧扣“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的主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开展工作,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方式,用接地气、有温度的活动,不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切实提升公众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为金融消费者筑起安全的“防火墙”。
西宁农商银行:为金融消费者筑起安全“防火墙”

本报记者 一丁

下基层接地气,全面推进教育宣传

赴一机床社区、东交通巷社区、祁连路西社区、城北区老年养护中心……为推动金融知识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更多市民感受金融“为民办实事”的温度与力量,西宁农商银行将宣传教育的“主阵地”重点放在了基层社区,将宣传教育的“主人翁”聚焦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推动金融教育趣味化、实用化,打通金融知识“最后一公里”。

深入走进城北区大堡子一机床社区,西宁农商银行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联动银行、医院、社区,实现了“健康+金融+社区服务”的一站式送达。宣传活动重点关注社区老年群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年人讲解冒充客服、虚假投资、养老金诈骗等常见手法和防范技巧,帮助他们提升金融风险识别能力。此外,现场还邀请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团队为老人们解答健康问题,让他们在增强对疾病防控认识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同时,还掌握普及了金融知识。

为深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西宁农商银行联合城北区祁连路西社区共同举办第六届“朝曦·邻里节”主题活动。活动中不仅有精彩的节目表演,还设置了公益服务区域,集中开展金融知识普及、义诊、义务磨刀、法律援助咨询、就业招聘、政策宣讲、防电信诈骗科普、移风易俗倡导等服务。此外,社区还组织辖区单位开展走访慰问,为辖区低保家庭、残疾人送去中秋慰问品。‌

在城西区东交通巷社区,西宁农商银行精心组织开展了“金融知识宣传”暨公益义诊活动,活动以网点为主阵地,延伸至社区基层,银行工作人员化身“金融知识讲解员”,主动热情地为往来市民,特别是对金融知识需求较为迫切的客户群体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账户安全使用、假币识别技巧、反洗钱法律法规以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核心内容。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剖析的诈骗手法,将复杂的金融概念和风险提示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知识,活动中还邀请了专业医护人员为居民提供免费的血压测量、健康咨询等义诊服务,通过“金融+健康”的双重服务模式,将实用的知识、温情的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城北区老年养护中心,西宁农商银行举办了以“守护养老钱,幸福享晚年”为主题的金融知识普及专场讲座,讲座紧紧围绕老年客户特点精心设计,突出“贴心、易懂、实用”,全程采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家常话进行讲解。将抽象的“适当性管理”原则比喻为“量脚选鞋”,将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形象地比作“平底布鞋”“运动鞋”“高跟鞋”,让复杂概念一目了然,适配老年客户的理解与接受度。讲座内容紧密贴合老年人实际生活场景,聚焦高频风险点,重点剖析了“短信中奖链接”“冒充公检法”等典型骗局套路,并给出了“多与子女商量”“看不懂不投资”“捂紧钱袋子”等简单易记、操作性强的实用建议,全面提升了老年客户群体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城东区小寨村清真寺,西宁农商银行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 金融惠民献爱心”主题活动,活动中银行工作人员发放《了解“适当性”原则 学做理性消费者》《爱护人民币 了解人民币》《共同防范假币风险 维护合法金融权益》等宣传册。一方面详解金融消费“三适当”原则、金融产品5级风险等级,引导村民科学测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选择金融产品;另一方面讲解人民币防伪、流通规范及假币识别维权技巧,助力村民守好“钱袋子”。此外,西宁农商银行还向小寨村捐赠了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物资,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传递金融机构与群众的鱼水深情,为民族团结添暖色。

践初心重服务,以金融力量赋能民生服务

金融机构要完善惠民便民措施、组织企业帮扶行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办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用心用力用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践行“金融为民、金融便民”的初心,西宁农商银行切实履行服务社会、为民办实事的暖心责任,切实打通金融服务与民生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羚动驿站”传递金融温度。“羚动驿站”是西宁农商银行为民办实事的暖心阵地,该行充分利用“羚动驿站”,为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快递员、志愿者等户外劳动者提供方便,也为老弱病残孕等需要特殊关爱的群体提供周到、贴心的服务,驿站配备轮椅、老花镜、放大镜等设施,还为行动不便的客户提供上门服务,正如“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没电能充电、饭凉能加热”等宣传标语一样,让正能量在点滴服务中持续传递。

西宁首家住房公积金“开放式”服务网点运营。为持续深化政银合作,以金融力量赋能民生服务,西宁农商银行联合西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联合打造的西宁市首家住房公积金“开放式”服务网点——城东业务点正式投入试运营。依托西宁农商银行七一路东支行的线下网点优势,双方将“专区、专柜、专员”服务模式落地,把传统银行网点升级为集“住房公积金办理+普惠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真正打破服务壁垒,实现两类服务的无缝衔接。目前,该网点已实现双方合作范围内的公积金核心业务“一站式”办理,为城东区群众提供“管家式”服务。

全省首笔农业碳汇专项绿色信贷发放。西宁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密切关注城北区农业碳汇碳票发行进程。在青海省农村信用联社绿色金融政策指导下,该行与青海省农牧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深度协作,成功向西宁丰久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青海省首笔农业碳汇专项绿色信贷。据了解,该笔贷款将专项用于绿色农业生产环节的优化、低碳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以及相关生态保护项目的推进,有效推动农业碳汇这一“生态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资本”,助力合作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银农直联”系统上线,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守好“三资”安全线。西宁农商银行联合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及各行政村推进的“银农直联”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8月末,西宁市主城区通过该系统累计完成村级资金审批出账245笔,交易金额超1300万元,98%的目标行政村已完成规范账户开立,标志着西宁市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

展望未来,西宁农商银行将始终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继续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力度,创新宣传方式,为构建和谐金融生态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