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7 2025年10月1日
综合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治沙的“硬核选手”——梭梭了解青海荒漠化防治

10月1日,一场集生态保护成果、公众科普互动与大咖沙龙的盛会在西宁植物园启幕,此次活动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指导,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主办,西宁植物园、青海省自然教育协会承办。

活动中,由青海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协办的“青海荒漠化防治科普嘉年华(展)”,邀公众沉浸式感受青海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蜕变,解锁以梭梭为代表的治沙“硬核”力量。

多年来,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三北”工程为抓手,在柴达木盆地等沙化重点区域推进林草植被修复、沙生植物保护与生态监测,构建起高原特色的荒漠化防治体系。通过治理,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成为梭梭等沙生植物的“庇护所”——保护区内成年梭梭林覆盖率稳步提升,不仅固定近百万亩流沙,更孕育了22科61属84种伴生植物,成为高原荒漠中名副其实的“生态绿洲”。

西宁植物园作为青海生态科普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通过打造特色植物展馆、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将高原生态多样性与治沙成果转化为公众可感知的科普资源,为本次嘉年华提供了优质的活动载体。

本次展览以“荒漠与我之间”为主题,围绕“荒漠”“植”“水”“人”四个维度展开,兼顾科学内涵与呈现形式的趣味性,旨在更全面、更生动地向公众展现荒漠的多元面貌、内在生机与独特价值,系统呈现“三北”工程与民间公益力量协同合作、共筑北疆绿色生态屏障的实践历程,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公众沙龙与亲子互动以“荒漠与我之间,我的荒漠动植物朋友”为主题,邀请三位嘉宾,分享青海治沙一线故事与梭梭保护区的生态价值;亲子区设置沙画创作与有奖问答,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种下环保种子,更能领取主题纪念品。现场还特别带来“种一棵梭梭”漫画明信片、科普小报和荒漠植物系列榉木印章等互动环节,让科普充满趣味。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支持的基于西北荒漠生态教育与保护共建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该项目旨在积极响应“三北”工程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要求,锚定SEE“一亿棵梭梭2.0”“荒漠化防治3.0”战略,以青海为“荒漠共生”教育体系“走出阿拉善”首个试点。通过荒漠化防治科普嘉年华、标准化课程及工具包研发、荒漠深度生态体验等活动,联动西北五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推动荒漠化防治从以生态修复为主向“系统多元保护+公众教育”深度融合转型。通过加强科普宣传与参与式治理,不断提升公众及受影响群体对荒漠化问题的认知并促进其积极参与行动,广泛凝聚防治合力,构建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记者 师晓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