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3 2025年10月3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庆假期西宁非遗馆
研学活动受热捧

本报讯(记者 张艳艳)国庆假期期间,西宁非遗馆推出以“非遗研学体验”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活动,无偿提供河湟剪纸、河湟刺绣、湟中堆绣、大通农民画4个项目的300个体验包,吸引近百名市民游客参与,成为假日文化生活的亮点。

非遗体验:亲手触摸传统技艺

在非遗馆研学体验区,游客们手持针线、剪刀和画具,在传承人的指导下沉浸于非遗制作之中。来自西安的游客李女士带着女儿体验了河湟剪纸,她感慨道:“孩子第一次用剪刀剪出河湟花纹,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本地大学生王绍文则在堆绣工坊完成了自己的首幅作品:“一针一线里藏着民族智慧,这种‘活’起来的非遗比书本更震撼!”

沉浸观展:穿越河湟文化长廊

除了动手体验,非遗馆的常设展览同样引人入胜。一期“河湟遗韵”展厅内,银铜器鎏金技艺、加牙藏毯等非遗精品静静地讲述历史;二期“幸福西宁”展厅则通过皮影戏、花儿会等活态展演,让传统焕发新生。带着全家参观的市民张先生赞叹:“从静态陈列到动态表演,仿佛穿越了河湟文化的古今,孩子对社火面具尤其着迷!”

社会服务:文化种子播撒校园

非遗馆与城西区教育局合作的“馆校共建”项目也在假期显现成效。8名红领巾讲解员穿梭于展区间,为游客生动讲解非遗故事。虎台中学的学生刘雨萱说:“通过培训,我不仅了解了家乡非遗,更自豪能向更多人传递文化声音!”

西宁非遗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通过研学、展演、馆校合作等形式,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助力河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异彩。据统计,自2024年11月开馆以来,该馆已累计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正逐步成为西宁文化展示与传播的重要窗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