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6 2025年10月3日
国内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节出游一定警惕这些新风险

节日期间出游,既要警惕旅途风险,更要做好健康防护,全程牢记安全提醒,方能安心畅玩无忧。

近年来,旅游出行出现了一些新方式、新业态,也随之带来了一些新型安全风险,收好这份出游安全新提示,助您平安过节!

■自驾出游勿轻信导航

新风险:在山区或偏远地区自驾时,切勿完全依赖导航软件。部分导航可能引导至废弃、危险或未通行的道路。

避坑指南:出发前应通过官方渠道了解路况,并准备备用路线,对过于偏僻的路线要保持警惕。

新能源车主要注意,长途出行前需仔细规划沿途充电桩位置,以免陷入“充电焦虑”。

■规避“特种兵式”旅行

新风险:“一天逛遍一座城”的极限玩法,容易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反应能力下降,增加意外受伤、突发疾病的风险。

避坑指南:假期出行应合理规划行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休息,安全才能“不掉队”。

■防范景区人流超限

新风险:假期出行人员集中,著名景区的检票口、观景台、网红打卡点等地往往十分拥堵,若出现人员摔倒、物品掉落,易引发踩踏事件。

避坑指南:提前通过景区官方渠道预约门票,关注实时客流预警,避免在高峰时段集中入园。

■入住特色民宿牢记消防安全

新风险:木质结构民宿耐火等级低,loft户型楼梯窄陡,疏散条件不佳,火灾风险较高。

避坑指南:选择正规民宿,查看消防设施是否完备(灭火器、烟感报警器),熟悉疏散通道位置,不在房间内使用大功率电器或明火。

打卡“小众秘境”“网红打卡点”牢记“四要”“四不要”

很多人假期出游前会从网上查一些攻略,尤其是自媒体和旅游博主会推荐一些非正规的“小众秘境”和“网红打卡点”,其中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这些秘境、小景区,看似人少景美,但从安全风险角度来看,它确实是一个‘三无区域’,无人监管,没有应急预案,更没有应急物资保障。所以最近几年也是山地遇险事件的高频发生地,全国多地也出现类似私自进入未开发区域引发安全的事件。”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城市灾害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月琴介绍,此类事件有三个共性:一是网上“秘境攻略”泛滥,真真假假,让普通民众无从辨别。二是徒步中多数没有携带专业的设备。三是大部分人对自己的野外能力评估不足。

针对自媒体推荐的“小众秘境”和“网红打卡点”,朱月琴提醒,民众出发前需要先问三个问题:谁来监管?遇险谁救援?出事谁担责?

同时,还要牢记“四要”和“四不要”。第一个“要”是选择正规景区、开放路线,避免野景区、野路线;第二个“要”是佩戴专业的导航设备,头灯、绷带、应急救援物资等;第三个“要”是在72小时持续关注当地气象与地质灾害预警,一旦出现橙色预警,立即取消出行;第四个“要”是结伴同行,向亲友报备路线和返程时间。

“四不要”是不要盲目轻信互联网上传的非专业的攻略,不要私自进入未开发的区域,不要盲目挑战高难度路线,不要在大风、强暴雨等极端天气出行。

应急管理部提醒广大公众,出行出游前密切关注目的地的气象和灾害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选择乘坐具有合法运营资质的交通工具,遵守景区景点安全规定,谨慎参加高风险项目,避免前往“野景区”等存在安全风险的区域游玩,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山区徒步、露营 背包要留1/3空间放“保命四件套”

秋季天高气爽、景色优美,有不少游客热衷于到山区徒步打卡、游玩露营,为保障安全,游玩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如遇突发强降雨或山洪、泥石流等应如何避险和自救互救?

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城市灾害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月琴提醒,出行前务必准备好三项事项,包括背包留1/3空间放“保命四件套”;同时要提前弄懂应急处置“三个法则”。

朱月琴指出,秋天山区风光确实优美,但因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风险不能忽视。“进山不是逛公园”,一定要在出行前做好充分准备。

出行前务必准备好三项事项:第一项是查预警,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当地72小时内的气象和地质灾害预警,如遇橙色预警,立马调整行程。

第二项是备足物,出行的背包里除了备足水、食物和衣物外,一定要牢记背包留出1/3空间放“保命四件套”:防水雨衣、大容量充电宝、止血绷带以及应急常用的发烧、感冒、止疼药物。

第三项是保存信息,即保存好目的地的应急救援热线和当地乡镇派出所办公电话,同时牢记119等紧急电话。

“在游玩过程中如遇强降雨或山洪、泥石流等,在保持镇定应急处置的过程中,要提前懂‘三个法则’。”朱月琴介绍,一是快撤离。如果在游玩过程中看到溪水暴涨、水质变浑或山谷异响,一定要快速撤离。撤离时沿着山沟垂直方向向高处跑,不要顺着沟谷往下跑,也不要在桥梁、陡坡、低洼处逗留。

二是会求救。一旦遇到滞留,尽快报警并发送精准地理位置,报备人数、伤情和环境等关键信息。如果是夜间滞留,尽可能用手机的手电筒或随身携带的发光物体发出信号,等待应急救援。

三是懂互救。一旦同伴涉险落水,尽可能在岸边用工具施救,千万不要冒水、涉水。

旅途中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国庆假期,人员流动频繁,有几个健康提示送给大家。

一、提前做好规划,做好防护准备。前往境外旅行的,要知道当地传染病如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的流行情况,提前做好针对性防护。

二、关注目的地的天气情况,根据当地的气温适当增减衣物。

三、避免食用生冷食物,肉类、海鲜要彻底煮熟,水果洗净后再吃,不要喝生水。旅行中规律用餐,不要暴饮暴食,出汗多的时候适当补充一些盐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四、入住酒店时要开窗通风,检查床品是否干净、卫浴是否有异味,可以自带毛巾等贴身用品,或者用消毒湿巾擦拭常用物品来进行消毒。出门随身携带常用的药品以及消毒用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返程后做好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烧、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尽快到医院就诊。 本报综合消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