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弘靓)近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印发实施后,青海省积极响应,连续三年以“新春第一会”谋篇布局,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量质齐升,总体呈现“45889”特征。
政务服务升级,惠企政策透明。青海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经营主体开办实现“一网通办”,“青海e就业”品牌深入人心,“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广泛推行,“涉税事、网上办,非必要、不窗口”模式全面铺开,最大程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网上办税系统与企业财务软件直连,税务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直达快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信息监测平台的应用,为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查询服务。
准入服务深化,市场竞争公平。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放开交通物流等多个领域,取消地方设立的多项管理措施。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梳理违背负面清单制度的规定和做法,推进“非禁即入”普遍落实,重点清理违反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各类规定文件。
保障服务强化,要素获取便利。金融机构加快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扩大首贷、信用贷投放,首创碳账户核算体系。银税互动平台服务深入推进,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可观。同时,健全产业、企业、就业联动机制,大规模培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全面畅通民营企业职称申报通道。相关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推动银担系统联动,让企业无需不动产抵押就能轻松获得资金。
执法服务规范,权益维护到位。全面推行“扫码入企”,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统筹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减少对低风险企业的干扰。完成与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对接,修复多条市场主体失信信息。鼓励民营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回收资金,“西宁特钢及关联企业矿冶科技协同重整案”入围全国破产经典案例提名。
出口服务创新,对外贸易便利。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修订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释放积极政策信号。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际重点展会,开拓国际市场。上半年,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和进出口额大幅增长。西宁海关推行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自助打印”模式,帮助企业压缩签证周期,降低运营成本。
企业服务优化,政商关系清爽。各省级领导逐一对接联系包联企业,开展现场调研。构建高效服务平台,畅通企业诉求反馈渠道,举办“青海民营经济茶座”,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针对企业“堵点”“难点”,统筹协调各部门解决。企业家们感慨,相关部门化身“娘家人”,真诚沟通让他们明确方向、获得实惠,政企关系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