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反映,一家五星级酒店提供的白色拖鞋明显起球,鞋内还有毛发,质疑这些拖鞋被重复使用。最后,涉事酒店相关负责人向媒体承认,出于环保考量,该酒店拖鞋经消毒清洗后会循环使用两三次。
这事一经发布,引发网友热议,快速登上热搜。
穿了消毒后的拖鞋会有什么后果?会不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拖鞋
确实可能携带病原体
拖鞋是经常接触外界环境的物品,很明确的是,它是病原体的潜在载体,相关的病原体可能会是细菌、真菌、病毒,甚至是寄生虫。下面是几个典型的例子:
●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引起毛囊炎,铜绿假单胞菌可能引起绿甲;
●真菌:红色毛癣菌可能引起脚气(也就是足癣);
●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引起跖疣、寻常疣;
●寄生虫:疥螨可能引起疥疮。
具体可能携带什么病原体,要看使用过拖鞋的人的健康状况,也要看拖鞋去过什么地方。
有数据显示,即使在日常地面清洁的情况下,鞋子在接触地面5分钟后也会受到污染,且可将病原体转移到床单上。
再拿一篇类似的研究来说,学者发现,医疗环境中,鞋底能被多种病原体污染,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艰难梭菌、大肠杆菌乃至于新冠病毒。尽管酒店环境不同于医院,但住客在内外环境走动,其鞋底(包括拖鞋)接触地面后,同样可能沾染并传播病菌。
共用拖鞋后
传播疾病的风险大不大?
好消息是,总体的传播风险不大。
这是因为,疾病要传播,需要一些“天时地利人和”,比如相应的病原体含量大、传染性强,比如住客穿拖鞋的时间长,抑或是住客免疫状态低、脚的皮肤刚好有一些损伤,让病原体能乘虚而入。
坏消息是,具体的风险是未知的。
由于不是疾病高发场所,难以有人统计酒店共用拖鞋这类物品可能会让风险增加多少。说不定,偶然接触受污染的物品(包括拖鞋以及其他)后,皮肤就会沾染病原体。甚至,日常活动(例如走路、跑动、提鞋)会导致地面病原体重新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诺如病毒就有这个特异功能)。
消毒拖鞋虽有用
但也有局限
新闻中,酒店提到会对拖鞋进行“消毒清洗”,但具体的清洁、消毒效果如何?
先看清洗(洗涤),清洗不仅是为了去除可见的污渍和污垢,更重要的是消除微生物污染,达到卫生洁净。
通常来说,水温在60℃以上可以确保高水平的卫生效果,能有效灭活多种(虽然不是全部)微生物。如果为了节能而降低清洗温度,则会影响最终的效果。
消毒方面,含氯或活性氧的漂白剂是比较主流的选择,它们有重要的抗菌效果。如果只使用普通洗涤剂(表面活性剂),比如洗衣液,则主要是物理去除作用,少了有效的“化学灭活”作用。
顺便提一下,拖鞋的清洗和消毒过程中,还有其他污染的风险:
●交叉污染:如果将多个住客的拖鞋在一个批次中清洗,可能会发生纺织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二次污染:洗衣设备本身如果维护不当,内部形成的生物膜可能成为污染源,在洗涤过程中会反向污染纺织品。
当然,上面只是提出一些担忧,如果能够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风险就会大大减少。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