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5 2025年10月10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孝媳贤嫂慈母心 柔肩撑起一片天
——“西宁新韵 时代华章”走近道德模范系列报道之三

“你这么辛苦,想过逃避吗?”“都是自己的亲人,我怎么可能不管他们。”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镇克麻村村民贺占兰揉搓着刚下地干完活黢黑双手上的泥土,笑意盈盈地说道。作为“西宁市第五届道德模范(孝老爱亲)”“大通县第四届道德模范”,身形瘦削的她,用一副柔肩撑起了一片天。

2005年,成为这个家庭命运的一个转折点,贺占兰遭遇了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丈夫离家出走,音讯全无。彼时,她的两个孩子尚且年幼,一个刚读小学,一个还未入学。丈夫的离去,如同利刃划破原本脆弱的家庭。很多人都以为,这个家快要垮了。此时她面对的是:体弱多病、常年服药的婆婆;智力残疾、无法自理的小姑子;两个嗷嗷待哺,正需抚育的孩子。“那时,说不慌是假的,自己也曾在深夜欲哭无泪,但看着一家子‘老弱病残’的亲人,生活在一起那么久了,怎么能舍下她们。我是她们唯一的依靠和希望了,必须得撑起这个家。”贺占兰提起这段往事,言语间并没有抱怨,有的是多年来历经艰辛后,形成的干练和泼辣,一字一句,斩钉截铁。自此,坚强的她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垮,毅然承担起家庭的全部责任。后来,村里有人劝她:“连丈夫都跑了,你做媳妇的何必苦守这个家?”她大多只是微笑不语,从不辩解,也从没有怨气。她始终相信,行动胜过一切语言。那些年,她拼尽了全力:天未亮就起床做饭、喂养牲畜、送孩子上学;白天不是下地耕种,就是去附近工地打零工;晚上归来,还要照料婆婆和小姑子的生活起居,辅导孩子功课。休息的空当,她又忙着准备一家几口人的饭菜。近20年来,贺占兰历经冷暖、尝遍辛苦,却从未放弃。她不仅以一己之力撑起整个家,更以无私的爱温暖每一位家人:侍奉婆婆如亲生母亲,每日定时喂药、擦身、陪她说话;照顾小姑子如亲妹妹,耐心教她生活自理能力,带她晒太阳、认人识路,从不让她受委屈。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也早早懂得了孝顺与担当,他们刻苦读书、品行端正。她常常叮嘱孩子:“人穷不能志短,只要肯干,日子一定会好起来。”渐渐地,这个曾经阴云密布的家庭,因她的坚守重新焕发出温暖与力量。一家人相互扶持、共度艰难,终于走过了那段漫长的困苦岁月。

贺占兰,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虽识字不多,却拥有坚韧的意志。她用十几年的坚守,默默支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以行动诠释了“儿媳妇、嫂子、母亲”这三个称呼背后最温暖而坚韧的意义。她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如涓涓细流浸润人心。当苦难来临,她用这样朴实的话语和行动,承载着质朴又厚重的爱与温情,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她让世人看到:善良,能够跨越困境;奉献,能够跨越恐惧;而道德的力量,终将在代代相传中照亮整个社会的前行之路。(记者 宁亚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