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5 2025年10月12日
国内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写美美与共的时代新篇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

(上接A02版)

◆ 奏响文明交流互鉴的和合乐章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以文明互鉴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以文明交融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去年11月,“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览亮相首都博物馆,数百件(套)珍贵文物远道而来,古希腊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与此同时,“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三个月内超8万人次观展……

两大展览相映生辉,映照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璀璨华章。

中华文明自古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今日之中国,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博采众长,中华文明展现大格局大气象。

“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郑重宣示让世界看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笃行与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独特智慧。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落实四大全球倡议,为各国共同发展繁荣注入文明力量。

山东曲阜,尼山之下,圣水湖荡漾着粼粼波光,映照在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会场。来自70余个国家的56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和合共生之道,思想的火花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自2010年创办以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已发展成为涵盖多领域的人文综合论坛,架设起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交流互鉴,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有开放包容,各国才能互利共赢。

搭建良渚论坛、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世界古典学大会等交流对话平台,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携手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推动金砖机制、上合组织行稳致远,完善中非合作论坛、中国-拉共体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多边合作框架……中国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在交流中增进理解、在互鉴中彼此成就,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阔步前进,让世界文明百花园更加绚烂多彩。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