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樊娅楠)一企业化工案例成功入选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典型案例,构建起“绿电生产—智能储能—高效利用”的完整体系……
近年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宁开发区)以打造“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为核心目标,聚焦创新驱动、绿色转型、产业升级与安全发展四大主线,持续优化园区布局、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务效能,化工产业综合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西宁开发区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引擎,青海利亚达化工有限公司通过持续技术攻关,硼酸产品主含量高达99.999%,关键指标超越国家标准,“盐湖硼资源生产高等级硼酸工艺创新实践与绿色制造数字化转型”案例,成功入选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典型案例。截至目前,西宁开发区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省级科技型企业250家、专精特新企业6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4家,建成博士后工作站8个,累计发明专利774件。
同时,依托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着力推动甘河园区构建特色鲜明、多链协同的产业体系,夯实全国有色产业发展基地根基。在有色产业领域,构建起“电解铝—铝合金—铝型材”等完整产业链,形成年产165万吨电解铝、135万吨铝深加工的规模产能,铝液就地转化率达77%;化工领域,则打造“石灰石—电石—PVC”“无水氟化氢—六氟磷酸锂”等循环产业链,建成129万吨复合肥、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等产能矩阵。并将绿色发展作为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绿色工厂建设,累计创建绿色工厂47家(国家级2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家(国家级2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9.58%,循环经济工业产值比重达91%。
为了精准破解企业发展难题,西宁开发区通过制定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累计深入企业110余次,解决32项生产经营困难,并协助企业争取专项资金、专项债等资金约9.7亿元,落实贷款18.67亿元,保障30个技术改造项目稳步推进。推动青海昌通物流园等项目开工建设,预计降低区域企业物流成本20%,带动形成年产值超7亿元的物流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生态。
以系统化管控构建园区安全发展新格局,对7家化工企业、26处重大危险源及8种重点监管化学品实施实时监控,通过开发专用功能模块与配备高空瞭望系统,实现入园车辆在线预约、轨迹追踪与统一调度,获评D级较低安全风险等级,为产业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西宁开发区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主线,深化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与产业协同,加快打造国内领先的清洁能源驱动型产业集群,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西宁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