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顺凯)自9月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开始以来,西宁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市委十五届十一次全会“要更大力度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建设”部署要求,高标准谋划、多举措推进,开展了一系列有形有感有效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从政策宣讲到文化互鉴,从服务民生到区域协作,全市上下同心同向,持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汇聚了团结奋进的西宁力量。
强化思想引领,积极构建大宣教格局。西宁市将政策宣传与思想引领作为宣传月的根本任务,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入脑入心。各县区、各部门通过集中宣讲、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和“五个认同”思想认识。如:市纪委监委将民族团结教育与纪检监察工作有机结合,组织干部观看抗战胜利阅兵式、参观国防教育基地,举办“红色永续,纪行致远”主题演讲,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强化使命担当,夯实团结根基。市民宗委将宣传月与“三个意识”教育相结合,举办“以语为桥传文脉 同心筑梦聚合力”为主题的宗教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演讲比赛,引导宗教界人士持续用中华文化浸润宗教,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修行与教务活动中。
促进文化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西宁市以“文化互嵌”为抓手,通过文艺展演、非遗展示、民俗体验为载体,积极搭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如:大通县在花儿步行街推出“专场汇演+九大主题展区”,《非遗剪纸时装秀》等节目深受欢迎,800余名群众共唱《歌唱祖国》。市总工会承办全国职工工间操大赛暨锅庄舞交流展演活动,以经络养元阵舞《天圆地方》开篇,民族舞、职工创意歌舞等节目接连上演,通过艺术语言生动展现青海作为“山宗水源”之地的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彰显青海职工昂扬奋发、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聚焦民生改善,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西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关于“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重大要求,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就业创业、基层治理等民生实事紧密结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如:湟中区依托丰富非遗资源和传统手工艺优势,建立鲁沙尔民族手工艺加工基地,完成“八瓣莲花”非遗标识设计、提升与推广,辐射带动周边17个村800余名村民转型为技艺工匠,累计带动就业人数3750人。城北区将文化旅游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紧密结合,打造“豹街”、青唐城嘉年华小镇、“西川欢乐谷”特色街区,促进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生活等方面深度交融。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带动招引企业196家,各族群众就业11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