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6 2025年10月24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警李淑红:把群众的小事都揣在心里

10月22日18时,秀水路城西区政务服务中心的户籍窗口仍被人流围绕,嘈杂声里透着焦急。

身着警服、发髻整齐的女民警李淑红站在窗口前,声音温和却清晰:“大家别慌,我们有延时服务,一定等所有人办完业务再下班。”从警28年,她辗转派出所、人口信息大队等岗位,始终用耐心接住群众的急难愁盼,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落在了每一次的坚守里。

“有她在,心里就踏实!”

“李警官可是我们的‘定心丸’,有她在,心里就踏实!”提起李淑红,家住南川西路福禄巷社区的王大爷竖起大拇指。1998年,刚从警校毕业的她怀揣着对公安工作的憧憬,穿上了梦寐以求的警服,成为南川西路福禄巷社区民警。刚上岗时,“小姑娘”虽热心热情,面对辖区复杂的治安状况和五花八门的群众诉求,常常手忙脚乱。为了尽快熟悉辖区情况,她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积极向老民警请教,从点滴做起,深入每家每户,同辖区居民聊家常,掌握社情民意,拉近警民关系。有一次,她在南川西路巡查时,发现有一辆摩托车停在一处院子门口,没有上锁。她好不容易敲开车主家的门,开门的小伙子却来了一句“烦死了”,便摔门而去。李淑红没有生气,而是帮车主将摩托车推进院子。小伙子躲在房间从窗户里看到这一幕,难为情地出来认错,并连连道谢。李淑红趁机给小伙子普及防盗常识,说得他心服口服。

她成了社区的“活档案”

2006年,因工作表现突出,李淑红先后调任胜利路派出所、五四大街派出所。派出所的工作繁杂而艰巨,接警处警、侦查办案、服务群众,每天像上了发条的时钟连轴转。但她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接到警情,都会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一本巡逻记录、一张联系卡片,沉入社区马不停蹄巡查,李淑红就是社区的“活档案”。

2020年4月,作为胜利路派出所教导员的李淑红,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她向城西分局领导提出了让社区民警担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的构想,让社区民警以社区党组织副书记的身份加入到社区党组织中,全面参与党建工作和社区事务决策管理。经过近三个月的沟通协调,2020年8月,“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在城西区亮相,胜利路派出所也成为全省首个开展社区治理孵化创新模式的基层派出所,社区民警从“局外人”变成“家里人”,从“守田人”变成“种田人”。此外,李淑红推动打造的“三维码”党建品牌,实现了对支部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等内容的一体化整合。在辖区各小区、商场、车站大量投放“三维码警民联系牌”,群众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实现预约办事、政策咨询、危难求助、防范建议等多项功能,切实把为民服务的“窗口”前移到了群众家门口。

“只要群众需要,我会一直坚守下去。”

凭借深厚的群众基础、过硬的业务本领,2023年9月,李淑红调任到城西分局人口信息大队(原户政大队)任大队长。“户政工作没有小事,每一项业务都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李淑红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户政窗口打造成群众满意的“便民窗口”。

针对城西区常住人口多、办理业务量大等特点,她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向城西分局领导汇报推动窗口软硬件设施优化,在户籍大厅投放自助照相一体机、居民身份证自助照相受理一体机,为群众提供从身份证拍照到受理结束全自动智能化服务新模式,解决排长队、多次跑等难题。“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多项便民举措,让群众办事不再受限于工作时间,有效解决上班族、学生群体及行动不便人员的办证难题。她主动延伸服务触角,针对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通过一系列贴心举措,进一步拉近了公安机关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户政服务的温度与精度,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水平。

为了提高队伍业务水平,李淑红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技能竞赛,要求每一位民警都熟练掌握户政政策和办理流程,做到“一口清、一次办”。她自己更是带头学习,对各项户政政策了如指掌,遇到疑难问题总是耐心解答。

如今,50岁的李淑红依然精神饱满地奋战在户政岗位上。每天,她都会早早来到户政大厅,查看业务办理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建议;遇到疑难问题,她都会亲自上阵,为群众排忧解难。“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会一直坚守下去。”李淑红坚定地说。

记者手记:

百姓无小事,细节见真情。连日来,记者跟随李淑红走进功能齐全的城西区政府服务中心的户政窗口,感受到了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来带来的新变化,体验到了简化流程、数据赋能、服务升级的卓越高效,见到了新时代警民鱼水情的动人画面,听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时代强音。

而服务流程的优化只是第一步,情感温度的传递才是更深层的改变。在业务办理窗口,一副触手可及的老花镜、一个备而不忘的急救药箱、一处可供“续航”的移动电源、一杯热气袅袅的温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设置,恰是群众在焦虑时刻最安心的慰藉。“窗口是公安机关与群众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地方,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是对我们信任的积累。”李淑红的这份用心,这种“家人感”,让记者看到了责任与担当,看到了奉献与坚守,更看到了人民警察与百姓之间那份深厚的情谊。他们是平凡的,却也是伟大的。因为他们,百姓的生活更加安心、舒心;因为他们,社会的和谐更加稳固、持久。(记者 宁亚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