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打造‘石榴籽家园’,就是想让各族居民住得近、心更近。”大通县桥头镇园林路北社区主任熊珊珊面带笑容向记者介绍社区情况。“咱们社区有76栋住宅楼,还有11个企事业单位、1所重点中学。之前发现有些居民因为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同,交流不多,所以我们就想着建一个平台,让大家能一起活动、互相帮忙。如今,社区的努力已见成效,你看咱们的居民有事儿愿意找社区,这就是信任的开始。”
“石榴籽家园”的红色标识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园林路北社区作为汉族、回族、藏族、土族等多民族居住的核心社区,这里居住的6083户16327人早已像石榴籽般紧紧相拥,这次让我们听听他们讲述“石榴籽家园”的民族团结故事。
“说到社区治理,网格可是咱们的‘毛细血管’,少不了它。”熊珊珊娓娓道来。园林路北社区把辖区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网格红管家”,还依托“社区15号网格服务日”“阳光8号议事会”,让网格员带着“小板凳宣讲团”“石榴籽家园七彩服务队”深入楼院,切实解决各族群众的所需所求。有一次,居民赵萍家的水管漏水,网格红管家在走访时发现后,立刻联系物业维修,还帮着清理积水。赵萍专门找到网格红管家表示感谢,说:“网格管家比亲人还及时。”不仅如此,网格员还会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像之前居民马师傅和邻居因卫生间漏水起争执,网格员第一时间上门调解,讲清邻里和睦相处的道理,还结合各自的风俗习惯给出折中方案,不仅及时化解了两家的矛盾,还让两家人成了互帮互助的好邻居。网格连着家家户户,只有把网格工作做细做实,才能让各民族居民住得安心、舒心。
谈及社区里的妇女工作,社区委员李梅芳说:“咱们社区妇女多,做好她们的工作,就是稳住了‘半边天’。”社区经常举办妇女健康、法律知识讲座,母亲节时还带着妇女们去学习参观。像居民马大姐和邻居卓玛妹妹相约一起学刺绣的情形经常出现在社区组织的活动中,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生动实践就在社区“石榴籽家园”中广泛开展。
在社区建立的“红心驿站”,医药箱、工具箱等设备一应俱全、摆放整齐,社区委员马秀英说:“咱们社区老旧小区多、老年人多,上周就有位独居老人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我们及时联系医护人员,带着医药箱上门给她做检查。”社区驿站虽小,但要始终把民生小事做实做细,既方便了辖区居民,也暖热了各族群众的心。除了驿站,社区还通过“走百家门 串百家户”摸排困难人群,至今已帮扶42人。“不管是留守老人还是小孩子,只要有困难,我们都一视同仁,这才是‘一家人’该有的样子。”马秀英说。
社区居民沈开臣提起社区“石榴籽家园”,满是感激地说:“我之前打零工,收入不稳定,家里日子紧巴巴的。后来社区‘石榴花开’就业服务站推荐了人事局公益岗,并推荐了一份晚上值班的工作,现在每月多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老婆孩子都踏实了。我自己也成了一名社区志愿者,经常帮邻居修水电,社区帮了我,我也得为这个‘家’出点力,看着大家日子越来越好,比啥都强。”
“以前邻里之间交流少,现在社区活动多,大家就像亲人一样。”社区居民牛春香笑着回忆起端午邻里节,“包粽子比赛时,邻居教我包三角粽,我教她们做熬饭,‘百家宴’上摆了十几样民族美食,孩子们跑着闹着,比过年还热闹。这都是社区营造的好氛围,咱们得要建设好社区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
熊珊珊表示,桥头镇园林路北社区将持续深化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让各族居民在社区的优质服务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互嵌共融的社区环境中不仅住得安心,更过得开心,让辖区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创共建和谐美好的园北社区“石榴籽家园”。
(记者 徐顺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