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7 2025年10月24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谢万芳:以科普为灯 照亮科学梦想

西宁市科协普及部部长谢万芳的办公室就是一个微缩的“科普阵地”。厚厚的培训方案、琳琅满目的宣传资料、分类齐全的科普读物,勾勒出她繁忙而充实的工作轮廓。当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专注地修改一份项目验收通知,抬头间,温和而干练的笑容瞬间拉近了距离。这位“80后”女部长,在科普战线上已坚守近八载。对她而言,科普工作不仅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关键环节,更是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普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促进科技强国建设”总体要求的重要实践。她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将科普视为一项需要勇挑重担、争先创优,让科学“活”起来、走进千家万户的光荣使命。

◆ 勇挑重担,打造科普“新名片”

全国科普日(月)是每年工作的重头戏,更是检验团队战斗力与创新力的舞台。谢万芳深知,要吸引大众,必须让科学“潮”起来,更要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部署要求。她和部室成员主动挑起策划重任,不满足于常规活动,大胆突破,引入场景式体验、智能机器人互动、线上线下联动等新模式,将科普月打造成一场全民参与的科学嘉年华。从紧扣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健康、应急科普展,到趣味盎然的科普探趣市集、双碳研学,再到深入社区的科普大学,她和团队精心布局,联动各方,仅今年就牵头组织了19项系列活动、5项重点主题活动。“我们要让各类人群都能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感受科技对生活和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她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这份敢于争先的魄力,让西宁市的科普活动一次次“破圈”传播,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全社会积极营造了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 激活资源,构建科普“联动网”

作为全市科普教育基地的“总联络人”,谢万芳的通讯录里存着所有基地负责人的电话。她认为,管理就是服务,为了盘活这些散落的珍珠,她推动制定了《西宁市科普教育基地命名与管理办法》,并组织基地间联动观摩、互学互鉴。她鼓励各基地发挥特长,打造品牌活动,同时带领团队精心设计电子导览图,引导市民“打卡”探索,形成了“走进一家、联动一片”的集聚效应。这项工作繁琐而细致,但她乐此不疲,因为她坚信,只有俯下身子、深耕细作,才能让每一处科普基地都成为群众身边触手可及的“科学课堂”,这正体现了一名党员干部服务基层、力求实效的担当,也是夯实全市科普工作根基的具体行动。

◆ 播种未来,厚植科创“希望田”

组织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谢万芳心中,分量极重。“孩子们的好奇心是最珍贵的种子,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最肥沃的土壤和最充足的阳光。”她不仅是组织者,更是细心的园丁。电脑里存满的历年获奖作品资料,是她珍视的宝藏。她深知,比赛只是手段,播种科学梦想、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才是核心。为此,她积极推动实施科技辅导员能力提升行动,每年组织专项培训,邀请专家授课,致力于提升一线教师的专业水平。“一个好老师,能带出一批好苗子。我们要让科技教育的根扎得更深、更牢,为西宁乃至国家的未来发展储备创新力量。”这份对未来的远见与投入,彰显了党员那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

◆ 规范务实,筑牢科普“生命线”

指导基层规范实施科普项目,是幕后的“硬功夫”。从项目申报、资金使用到成效评估,谢万芳带领部室摸索出一套成熟经验,确保科普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资金使用精准高效。“科普经费来之不易,我们要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每一个项目都能真正惠及群众,达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谢万芳说,这是她坚守的原则。她经常深入社区、学校等地,指导基层申请科普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几年来,一批批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社区和校园科普活动室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建成,冷凉蔬菜新品种、绿色种植技术得到推广,高原特色标本库和主题科普阵地相继落成,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科普不是摆样子,而是要解决群众真问题、满足真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句朴实的话语,是她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最生动的体现。

◆ 凝聚合力,绘就素质“同心圆”

作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具体负责人,谢万芳肩负着跨部门协调的重任。她清醒地认识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绝非科协一家“单打独斗”所能及,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精神,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在科协党组的领导和相关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她积极协调、有力衔接,牵头制定实施方案,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联动教育、农业、卫健、应急等成员单位,实现资源共享、项目共建。“我们要做的,是搭建平台、畅通机制,让‘科学普及’成为全社会共同推进的事,共同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服务西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在她的努力下,各部门间的科普合力不断增强,系统性推进科学素质提升的“大科普”格局正在逐步完善。这背后,是一名科协党员干部胸怀大局、协同攻坚的先锋本色。

◆ 情怀所至,静待花开

“科普是一场‘静待花开’的事业,也是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工程。”谢万芳常这样说,“我们可能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相信,今天我们在孩子心里埋下的科学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开花,甚至长成参天大树,这正是我们服务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微观体现。”正是这份对科普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服务中心工作的深刻理解,支撑着她近八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挑重担、勇争先、作表率。在她的推动下,科普不再只是一项具体工作,更是一座连接科学与大众、政府与科技工作者的桥梁,以其持久而温暖的力量,点亮无数可能性的未来,映照出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服务大局、履职尽责的初心与担当。(记者 张艳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