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5 2025年10月27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法为翼做群众贴心的“法律明白人”
——走近“法律明白人”系列报道之一

在青海的草原牧场,他们骑着马把民法典条文译成乡音;在街区小道,他们调解邻里间的家长里短;在田间地头,他们蹲在田埂上为农牧民解答土地承包的疑问……这些身影,有村“两委”干部的担当,有社区党支部书记的热忱,有巾帼代表的细心,更有党员的坚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法律明白人”。

2025年,站在全民普法四十周年与“八五”普法规划收官的节点上,12708名青海“法律明白人”早已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扎根在我们身边的“法治伙伴”。从矛盾化解时的耐心劝导,到普法宣传时的生动讲解,从法律服务时的贴心指引,到基层治理时的积极参与,他们用“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把法律的“硬条文”变成了服务群众的“软温暖”,让法治的阳光照进高原的每一个角落。从今日起,“‘法律明白人’就在你身边”开栏了,西宁晚报带您走近10位“法律明白人”代表,听他们讲述藏在乡音、乡情里的法治故事,感受这份“就在身边”的法治力量。

“王大爷,赡养老人不仅是情理,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法定义务,子女们得轮流照料,医疗费用也该共同承担……”清晨的西城名邸小区,通海路街道文成路社区党委书记、调委会主任于群群正坐在居民家中,耐心调解一起赡养纠纷。自2016年投身社区工作以来,这样的法治服务场景,已贯穿她9年基层生涯的每一天。作为社区“一把手”,更是居民信赖的“法律明白人”,她始终秉持“做法律明白人,当群众知心人”的理念,用专业与温情筑牢社区法治屏障。

纠纷调解“四心工作法”解开群众“千千结”

“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这是居民对于群群的一致评价,而这份认可,源于她在矛盾调解中的“真心、细心、耐心、热心”。作为社区调委会主任,于群群把纠纷排查融入日常,入户走访时总会多问一句“有没有闹心事儿”,小区巡查时格外留意邻里间的“小摩擦”。2025年秋天,辖区两户居民因房屋漏水起争执,从口角升级到互不相让,甚至影响到邻里安宁。于群群接到反映后,第一时间牵头成立调解小组,一边实地看现场、安抚双方情绪。“大家住在一个单元,又是上下楼的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法律既保护个人权益,也倡导互相包容”,经过四次面对面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共识,签订了管道维修协议。

9年来,从婚姻家庭矛盾到邻里琐事纠纷,从劳动权益咨询到物业纠纷协调,于群群累计调解各类矛盾3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为了让调解更专业,她主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整理出“纠纷排查—分类登记—法理疏导—协议跟进”的闭环流程,用法律武器为群众撑起“保护伞”。

精准普法有妙招 法治意识入人心

“法律宣传不能‘大水漫灌’,得‘精准滴灌’才能见效”,这是于群群多年普法工作的心得。针对消费者维权需求,每年“3·15”前后,她都会联合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辖区银行等多方力量,在小区开展集中普法宣传。今年9月5日,海湖星城小区的普法活动现场热闹非凡,社区“红袖标”工作人员发放扫黑除恶、防电信诈骗等宣传册,律师现场解读物业管理条例、消费维权法律知识等,并结合“虚假宣传”“预付卡跑路”等典型案例,教授居民识别消费陷阱、掌握维权途径。“以前买东西被骗了只会自认倒霉,现在知道可以打12315投诉,还能走法律程序”,居民李女士拿着宣传册认真记录。同时,面对青少年群体,于群群精心策划“青春法力量,暑期践担当”社会实践活动。她邀请社区“穿警服的副书记”结合青少年特点,开展电信诈骗防范、夏季防溺水等普法讲座,并且联动城管中队开展垃圾分类普法,将环保理念与法治意识相结合,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

从纠纷调解到普法宣传,从民生服务到权益保障,于群群用9年的坚守与奉献,诠释着“法律明白人”的责任与担当。她凭着一颗质朴善良的心、一股火一样的热情,以兢兢业业的作风、勇于创新的精神,让法治观念在基层落地生根,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记者 悠然 摄影报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