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1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系统性工程。落实好《建议》部署,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引导各类要素在空间载体上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的空间支撑和保障。”张晓兰说。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建议》明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建议》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体现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北京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公共服务)基地主任李国新说。
提升文化原创能力;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行动……针对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建议》作出系列部署。
李国新认为,系列部署着眼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强调文化服务重点应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能上来,为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明确了任务与路径,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建议》对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出部署。“提出实施积极的文化经济政策,对于壮大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范周表示,通过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等,文化资源优势将持续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五五’时期,要着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满足民生需求中拓展发展空间。”韩文秀说。
《建议》在指导思想中突出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这是指导“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性要求。牢牢把握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议》部署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政策举措。
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建议》提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稳定和扩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动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等。
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建议》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等。
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建议》提出,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等。
在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建议》提出健全与常住人口相匹配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赵峥说,这些部署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等目标,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从稳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到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资源、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建议》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作出部署。
“《建议》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部署,有助于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黄海涛说。
聚焦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建议》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等举措,顺应千家万户美好期盼。
围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建议》提出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和人民健康水平,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卫生健康工作和人口服务工作既要突出老年人、儿童和妇女等重点群体,也要为全人群提供预防、保健、诊疗、康复全链条综合服务,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良好健康根基和人口根基。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瞄准“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这一目标,《建议》提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实施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深入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议》在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方面部署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建议》从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动煤炭和石油消费达峰等方面发力,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是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到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张海滨教授说。
张海滨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其中制度建设是重中之重。按照《建议》稳步实施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将推动有效降碳。
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建议》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出一系列安排,明确建设能源强国。
《建议》对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作出部署。张海滨表示,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通过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广泛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要支撑。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建设平安中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建议》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建议》围绕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系统部署。
未来5年,我国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因素将明显增多,统筹发展和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建议》提出,巩固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增强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战略主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宇燕表示,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都要保持战略定力,观大势、察风险、谋远略、控全局,加强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锻造实战实用的国家安全能力,突出保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经济健康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基础保障,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提高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能力,统筹推进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有序化解……
“《建议》着力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体现对发展和安全辩证关系的准确把握,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更高质量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说。
平安中国建设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从“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强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到“关心关爱困难、弱势群体”“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建议》一系列举措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 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建议》提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强军事业的坚定决心。
《建议》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部署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明确了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蓝图。
按照《建议》提出的要求,全军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
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唯有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安全屏障。
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有信心、有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在《建议》提出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个坚持”重要原则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建议》围绕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
“越是形势复杂多变、任务艰巨繁重,越要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赵绪生认为,《建议》提出的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举措,对于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建议》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作出系统部署,明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出推进政法工作数字化平台建设、完善司法公正实现和评价机制、健全规范涉企执法长效机制等务实举措。
《建议》同时对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部署。
把蓝图变为现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真抓实干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议》提出,充分调动全社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强调“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创新创造活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万众一心、勠力进取的生动局面”。
笃行不怠担使命,奋发有为谱新篇。
《建议》强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