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7 2025年10月30日
国内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300元以下难购真羽绒服”?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赵文君)近期,羽绒服迎来销售旺季。有消费者反映,市场上“300元以下难购真羽绒服”,而一些高端品牌羽绒服售价高达三、四千元。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祝炜介绍,不同的羽绒原料在羽绒服总成本中的占比有较大区别。根据近期羽绒服生产企业的反馈,鹅绒成本占整件衣服成本约一半,从35%至70%不等;鸭绒成本占整件衣服成本约三到四成,从15%至65%不等。

而根据羽绒服工艺复杂程度、面辅材料的材质档次不同,羽绒原料的成本占比也有区别,大致可估算为30%至50%。

根据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对全国主要羽绒产区多家优质羽绒原料企业报价统计分析,以羽绒服国家标准90%绒子含量估算,近两年普通白鸭绒价格每千克约420元至550元、普通白鹅绒每千克约840元至1200元。这只是普通合格羽绒的价格,如果填充的羽绒品质更高,如高蓬松度的羽绒,价格会更高。

祝炜估算,一件羽绒服,假设填充绒子含量90%的白鸭绒、填充量150克,羽绒原料成本约63元至83元,加上面辅材料和人工,核心成本在126元至248元之间,再算上其他成本,一件羽绒服的合理售价不太可能低于300元。如果充绒量更多,或者填充的是鹅绒,价格会更高。

那么,低于300元的羽绒服会是什么情况?祝炜分析,如果没有质量问题,可能存在以下情况:几年前的库存产品;填充量在100克以下的轻薄羽绒服、面辅材料基础款、儿童款;填充羽绒绒子含量为70%、80%以及灰鸭绒合格品(灰鸭绒价格比白鸭绒低一点)。

由于羽绒是内在填充材料,消费者很难直观辨别产品质量和真伪,不免给制假售假留下可乘之机。一些非羽绒的保暖填充料,通过使用“羽绒棉”“科技绒”“生态羽绒”等名称,让消费者误以为是羽绒,以抬高产品售价。

今年9月,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组织制定的《水禽丝及制品》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这一标准旨在促进羽绒制品质量分级,将“绒丝”“羽丝”改称为“水禽丝”,因为“水禽丝”并非羽绒,避免给消费者造成混淆。

此外,从羽绒服生产工艺的相关标准来看,我国羽绒服标准已与国外标准全面比肩,多项指标甚至要求更严。

我国羽绒产品根据不同产品特性有不同的产品标准要求,分类更为详细,而国外少有产品标准,多为羽绒标签标准,只要相关指标不低于标签的标称值即可,且标称值不高。在体现羽绒“含金量”的绒子含量指标、耗氧量、清洁度、残脂率等重要指标上,我国标准均优于国外标准的指标要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