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李富生)自2019年以来,海东市平安区在聚力完成减贫任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335”(3个体系、3个精准、5项举措)工作模式,全面应对各种突发性致贫返贫风险,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帮扶,有效防止了返贫和新的贫困人口出现,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平安区建立帮扶责任体系,构建“区有监测办公室、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队”的工作格局,建立公安、民政、教育、卫生等11个部门会商机制。建立监测帮扶体系,实现每月排查、推送工作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进展情况,不断提升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质效。
坚持识别对象精准,坚持信息推送精准,坚持风险消除精准,平安区共纳入监测对象40户134人,已完成风险消除认定监测对象23户83人。建立常态化防返贫预警监测和定期信息比对机制,每月将各部门监测到的风险数据推送至乡村振兴部门,乡村振兴部门汇总后及时向乡镇(街道)交办,乡镇入户核查后向乡村振兴部门反馈办理结果。
同时,精准分析监测对象需求和自身条件,严格落实各项帮扶工作措施。强化产业扶持,鼓励农民通过务工、入股、合作、出租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对8户33名监测对象落实产业补助资金1.6万元,帮助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推进电商物流进村,建成66个电商服务站点,覆盖111个行政村,建立牛羊肉系列、菜籽油系列、苦荞系列等14个系列48种主打产品清单,借助“832”线上销售平台实现销售额3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