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3年3月17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宁市图书馆为何能走红?

西宁市图书馆仿佛一下子就成了网红——

上个周日,3000余人拥进这里看书、自习、阅读……

今年1月8日开馆,至3月14日上午10时,已有51327人次来这里“打卡”。“短短两个月时间,5万多人来这里看书,这个客流量很高!”

“没想到,西宁还藏着这样一座图书馆,太让人惊喜了。”

“第一次来就爱上了这里,环境清幽,为我备考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每周一闭馆休息,其他时间全天开放,特别是周末11点以后人特别多,图书馆都是爆满。”

“西宁人爱阅读、善阅读!”

西宁市图书馆成为“网红”并非偶然:因为造型新颖,很多市民专程来打卡,来了之后发现真正吸引读者的并不是造型:图书馆一开门,就吸引了很多人前来签到,但即使原本的目的是跟风,但大家的目光还是会被书架上的书所吸引,进而感受到一种人文气息,有深度、有温度,并与之建立情感纽带——这是一个让人来了还想来的地方。

周末的图书馆有多火?“一座难求!”

西宁市图书馆开馆后,立刻成为网红,有多火?阅读推广中心主任靳常生说,周末如果来晚了一座难求!

居住在城北区门源路的周玲每周都要带8岁的儿子来图书馆看书,用她的话来讲:不出区就能“坐拥”西宁市图书馆,馆内的书还可以借阅,实在是太方便。“不过周末11点以后人就特别多,座位难找!”

记者随周玲来到位于城北区门源路北侧的西宁市图书馆,一幢四层建筑映入眼帘:金黄色为主色调的外立面相间黑色玻璃,与美丽的沈那遗址公园相毗邻,这里有42.42万册藏书,少儿图书馆、特殊群体阅览室、新书荐读区、期报刊阅览区、数字体验区、休闲沙龙区、自习区等18个服务功能区一应俱全,1400多个阅览席位供读者选择,是一座基础设施完善,集文献阅览、阅读分享、数字体验、参观研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

抬高的空间,独特的设计,柔和的灯光,座椅也极为舒适,坐久了也不会累。“它真的充满了细节。”在这里看书的读者这样说。

“通过设置各种创意阅读空间,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感,从单一的阅读空间向文化生活空间转型,吸引更多的市民走进图书馆,畅游书海、爱上阅读。”西宁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说。

群众为何寄予厚望?“肩负重任!”

曾几何时,西宁面临着“人有我无”的尴尬境地。成立于1979年12月的西宁市图书馆是国家主办的公益性公共图书馆,当时的馆舍在西宁市大十字新华书店三楼。2007年,西宁市图书馆搬离大十字,几经辗转,最后落脚于麒麟湾公园内的一座小楼,只有200多平方米的临时办公场地,多年来一直处于有馆无址状态。

“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家园,是一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我们渴望有这样的一座图书馆。”市民这样期盼着。

2021年9月,新修建的西宁市图书馆和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四馆”一并和市民见面,群众对此寄予了厚望。

事实证明,西宁市图书馆没让市民失望,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西宁市图书馆是全市文献典藏、文化交流、信息共享和特色文化传承交流中心,肩负着市属二县五区图书馆间的协作、协调及业务研究、辅导和交流的重任。

四十多年来,从有馆无址到将近2万多平方米的阅读大空间;从为数不多的藏书量到新馆80万册的总设计藏书量;从单一的藏借阅书籍到开展多元创新的阅读推广活动;从传统的纸质文献借阅到海量的数字资源阅览,西宁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体现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

更让人欣慰的是,图书馆内每周都会举办多场活动,以此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

找准读者需求举办各类活动,这对图书馆员们也是一种考验。“从坐着办公,到做活动,感觉自己成长不少。”去年刚入职的阅读推广中心馆员樊美钰深感责任之大。“一天几场活动下来,我从四楼到一楼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很累,但自己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接地气的活动聚拢了人气,推广了阅读,也让年轻的他们获益良多。

西宁市图书馆为何走红?“西宁人爱阅读”

每个周末,图书馆门口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成为西宁市民爱阅读的标志性风景。

“成为网红也好,一座难求也罢,归根到底是因为西宁人爱阅读,善阅读。”西宁市图书馆一位负责人这样说。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去年4月份,市统计局对全民阅读状况及数字化阅读接触情况开展了网络问卷调查,调查报告显示:西宁市民越来越喜欢阅读,市民阅读状况呈现五大特点。特点一:五成以上受访市民平均每天阅读时间30分钟,高学历、高年龄人群和城镇居民中有阅读习惯的更多;特点二:数字阅读是市民阅读的主要方式;特点三:时事新闻、娱乐休闲和生活常识是市民阅读主要内容;特点四:男女阅读偏好差异较为明显;特点五:满足兴趣爱好、工作或学习需要、增长知识是市民阅读的主要目的。

调查显示,受访市民阅读目的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满足兴趣爱好、工作或学习需要、增长知识,占比均超过60%;二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和提升修养占比超过40%;三是休闲娱乐占比超过30%;四是掌握实用技能,占比超过20%。

总体看,市民阅读目的明确,爱读书、善读书的习惯也在逐步养成。

一位在西宁上大学的大学生说,在这样一座高原城市,竟然藏着一座高颜值、高内涵的图书馆,这对爱读书的西宁市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福利”。

记者手记: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很多对西宁市图书馆的赞美之声,当然也有一些老年读者认为扫码借阅对老年人不太友好,还有一些小朋友希望举办更多适合他们的活动。全民阅读时代,图书馆应该怎样去满足读者需求?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图书馆能“使劲”的地方还有很多。

一座图书馆究竟能为城市带来什么?从高楼座座入眼,到书香声声入耳,是产业硬实力到文化软环境的全方位展现,是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崛起的必经之路。在图书馆的一本留言簿上,记者看到这样一行字:希望这座图书馆能与西宁共成长、共沉淀、共升华。

(记者 张永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