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7 2023年4月12日
综合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疾控中心发布最新健康提示

本报讯(记者 娜仁)近日,随着气温不断升高,由致病微生物污染食物引发食源性疾病进入高发季节。4月11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温馨提示,提醒广大市民增强食品安全防护意识。

据了解,我市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肉类蛋类中的沙门氏菌、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米面制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等,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餐饮店、学校工地食堂。我市部分居民有进食“风干肉”的习惯,肉在风干过程中若受到肉毒杆菌污染,肉制品表面风干,内部却形成肉毒杆菌生长产毒的密闭空间。进食这样的肉制品,可能发生以头晕、吞咽困难、四肢麻木无力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病死率极高。

专家提示,预防致病菌污染导致食源性疾病,日常生活中要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安全系数较高的食品,不买散装腐烂食品,到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就餐。在饮食中要做好生食和熟食分类存放、不能生熟混搭。刀具、案板和餐具要做到生熟分开,加热烹制过程要做到烧熟煮透,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在食用一些容易腐烂变质的蔬菜和肉类时,应尽量现做现吃并一次食用完,制作前确认食材新鲜,没有变质。在食用风干肉、腊肉、腊鱼、腊肠和罐头食品时一定要做好检查,检查是否长毛、发臭、包装变形等。做好食物保鲜、低温冷冻储藏,防止食物存放时间过长,导致腐烂变质。如已发生食品变质,禁止食用。饮用水时,要饮用市政供水或加工过滤过的水。

市民在食用购买的食品或在外就餐出现不适,应尽快就医。疑似食物中毒的,除保留病历和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外,还应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