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快看!这是冬小麦的种子,这里还有青稞种子,平时只能在书上看到的在这里都能看见。”位于青海国际会展中心A馆的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展区内,一对母女正围着种质资源展架参观。
走进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展馆,左手边以绿色为主色调的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展区格外引人注目,大片的文字展板、图片和视频资料讲述着青海生态文明之路的蹄疾步稳。“我叫果果,今年4岁,虽然还没上幼儿园,但我平时很喜欢看书,我觉得这里特别好,有很多野生动植物标本,能亲眼看到平时只能在书本上看到的东西。”果果的妈妈赵萍告诉记者,自己是学农业出身,平时就对青海的生态很关注,今天知道生态博览会开幕,特意带孩子来看看,没想到收获颇丰,“裸鲤、雪豹、白唇鹿、普氏原羚等青海特有的野生动物标本栩栩如生,千里香杜鹃、甘草、青藏龙胆、凹香兰等青海野生植物标本和植物科学画别具一格,大通鸡腿葱、青稞、藜麦、冬小麦等青海特色农产品的种子让孩子直观地了解到平时吃的粮食蔬菜是从哪来的,这简直就是一部现场版青海科普教科书。”赵萍说。
记者了解到,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展区运用动态影像、场景模型、VR体验、展示高原特色种质标本等方式,全方位展现青海全力打造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国家公园示范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文明建设七个“新高地”方面的实践和成就。
“如今的青海,国家公园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高原高寒湿地和江河源头水源涵养能力有效提升,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河湖长制和林草长制体系全面建立……一幅山清水秀、万物争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走进生态博览会,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展区带着我们‘走遍’青海,赴了一场‘生态之旅’。”正在展区内拍摄的市民陈亚荣对记者说。
绕到展区西侧,墙面上写着“生态之眼”的LED大屏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大屏幕以“九宫格”的形式显示着黄河源鄂陵湖、长江源通天河、澜沧江源昂赛大峡谷、年保玉则、可可西里五道梁、玉树隆宝湿地、茶卡盐湖、青海湖泉湾、黑河大峡谷等实时观测视频,同时接入了山东省黄河入海口进行实时监测。旁边的两块屏幕上还可以实时看到长江源班德湖、祁连山的画面和三江源头不同的生态类型。
(记者 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