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把‘数字化’放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去理解,当前的‘数字化’就相当于100年前的‘电气化’。”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说。在主旨论坛上,王坚站在科技创新角度,畅想了互联网技术的美好明天,为青海以独特优势、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发展数据灾备存储、数据计算、数据服务等大数据产业把脉支招。
青海具有绿电丰富、气候冷凉、地质稳定等得天独厚的优势。立足青海区位优势,王坚从电气化发展历程、数字化发展现状等方面,为青海数字经济开拓了新思路、带来了新启发。
当前,科技创新正处在一个分水岭,过去科技推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使用能力不断增强,带来了今天我们对环境的挑战。那么,未来所有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将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作为目标,并推动社会发展水平。青海,拥有世界最大的光伏产业园区。这里的电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这里的电不再是从一台几十万千瓦时的发电机组出来,而是通过一块块小小的光伏板实现。与此相比,云计算也有异曲同工的效果。云计算也是由一台台小而有效的机器产生的计算能力,是计算的新能源时代。
当人类开始完成了电气化的时候,我们的碳排放量急剧上升。这是一个指数上升的曲线,使我们到了一个碳排放量的高峰,如果我们想实现2050年、2060年碳达峰目标的话,就要极快速地降低碳排放量。能够让我们碳排放量以较高速率降下来,就需要有一个新的技术出现,那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电气化技术相融合的发展路径解决。
王坚说:“在青海,有个‘数据源青’的目标,这体现了数据要素市场和数据资源对社会的价值。把电气化、云计算跟数据要素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从技术的角度理解的绿色发展。”他说,借绿色发展的契机,青海有机会成为数据要素市场的源头创新之地。 “我认为,未来数字化时代一度电的价值,一定会创造出电气化时代的十度电的价值。这也是我们正在大力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目标。”
在主旨论坛上,王坚展示了一些青海卫星图,他说,“看到这些令人震撼的图片后,我认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发挥各自优势,立足各自科技领域,把青海生态美景留住,让这里的生态保护路径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示范标杆。”
(记者 张国静)